现代快报+ 2023-04-09
学术外译: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682 年,25 岁的南京人沈福宗抵达欧洲,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他游历葡萄牙、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结识欧洲最有名望的学者,并向他们生动讲解中国传统经典 " 四书五经 " 中的精彩篇章。

囿于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传统学术研究型的深度翻译,历来被认为是翻译领域的难点所在。沈宗福,是那个已然跨越他的时代的高峰的人。

△徐小跃(左一)、王小锡(右一)向国际阅读代表赠送 " 江苏学术名家名作 " 外译项目第一期成果书籍

340 年后,在沈福宗的故乡南京,一项名为 " 江苏学术名家名作 " 外译的项目正式启动。循着先贤的足迹,一场新的攀援正在进行。著名学者徐小跃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译本的顺利输出,是这场攀援中最先收获的成果之一。

从选题策划到翻译出版,再到顺利输出并受到英语世界读者的认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专业人士通力合作,走出了一条江苏学术 " 借船出海 " 的新通道。

△徐小跃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 " 四个一批 " 人才,首批国家 " 万人计划 " 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 " 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 " 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专家。

摆脱困扰,清晰、准确、客观地发出江苏学术的声音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是著名文化学者徐小跃研究中国文化核心要义的代表作,原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英文版于 2022 年底由美国二十一世纪桥出版社推出,英文书名 Essentials of Chinese Humanism: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直译为《中华人文精神概要:儒家,道家与佛家》。新书上市后受到欧美书评界热捧,先是美国巴诺书店官网预售链接上的书评获得五星好评,随后在英国作家阿森 · 阿尔瓦雷斯(Asun Alvarez)笔下被誉为 " 促进西方读者了解精神信仰在中国文化中的关键作用的上乘之作 ",其专业书评于 2023 年 3 月在全球最大的阅读社交网站好读网(Goodreads)刊出。

为何一本学术图书在海外出版之初便受到如此关注和赞誉,持续得到海外书评家和作家联袂推荐?精品原创内容是吸引海外读者注意力的根源。

欧美图书市场上不乏有关中国文化、历史及思想的图书,包括学术研究著作和原始文献汇编两类。前者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细碎,通常只有专业研究者感兴趣,受众面小。后者则为配合教学使用,可读性较差。《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新书融合了徐小跃近年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要义的最新思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为主要框架,汲取了在《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作品中的新思考和新观点,创造性提出 " 十德 "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以 " 中华人文精神 " 为统领,进一步突出儒道佛三家如何从价值观念、思想层面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础、核心的思想。由此在向西方读者系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拎出一条清晰准确、朗朗上口的主线。

由于内容经过精心遴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不仅可以向专业的研究者展现当代中国学者有关传统文化与思想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也可以帮助海外一般读者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和传统学术及其核心内容、重要特征。从话语权建设的角度看,新书完全摆脱了困扰西方学术界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等各种干扰,为构建融通中外的学术话语体系,清晰、准确、客观地发出了中国声音。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徐小跃 著 二十一世纪桥出版社

异域读者:原来儒、道、佛在中国这样共存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进行阐释的研究著作,即便是本土读者,也往往望而生畏。《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果真能够打破壁垒吗?

美国二十一世纪桥出版社人文社科编辑主任马修 · 特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的 " 第一读者 ",在他看来,这部书的突出特点是,作者将中国传统思想的不同分支巧妙融合到国学这一单一主线,这样使得不同文化的读者在阅读时能遵循一条清晰的脉络。

马修特纳说:" 在搬去中国居住之前我很难想象儒学、道教和佛教是如何共存的。但是在我来了之后我发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这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徐小跃在书中引经据典向我们解释了三者为何能和谐共生。此外,通过强调国学,他也向作者展示了这三种学说不仅仅是共生共存,而是随着国家的变迁发展不断在转变。此外,徐小跃仔细阐释了三种学说背后的思想体系的具体思维模式,让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到中国传统思想史,还能更好地理解学说的思维过程、背后动机、内心感受,以及结果。"

现居伦敦的西班牙籍作家阿森 · 阿尔瓦雷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英文版的首批读者,她留意到书中对儒家和道家思想涉及的环境问题展开了有趣的讨论,并强调在中国哲学中,这些问题都不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 徐博士认为,中国思想的拟人主义——承认人不同于且重要于动物——没有为虐待其他生灵的行为辩护,相反,它渴望消除人与其他生灵之间的界限,原因在于只有人能够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差异,并试图消除这种差异。相比之下,其他生灵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人类具有自省的能力,所以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因此能善待其他生灵。"

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教授约翰 · 雷恩认为,作者徐小跃擅长从中国古典视角分析美德的形式与表现,对美德,即 " 仁、义、礼、智、信 " 这五常的巧妙哲学处理在第一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建议海外的中国研究者们,都来读读这一章。

书中列举中国历史故事来形象化阐释国学的细节,让约翰 · 雷恩颇感兴趣," 例如 86 页关于孔融的故事,他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礼让,自己选吃小梨而把大梨让给兄弟。"

书中对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也让约翰 · 雷恩深有感触," 第 271 页强调‘安定的世界、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都是社会和人所需要的’。中华民族坚持以德为先,其悠久的人文精神传统也将随着文化进步焕发蓬勃生命力。"

△王小锡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 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徐小跃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术业专攻,开辟江苏学术 " 借船出海 " 新通道

在精品原创内容的基础上,翻译质量、版权推广、阅读推广是助力学术翻译远航的有力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一书建立了中外合作翻译与润色团队,包括中文版编辑、学术翻译专家、英文母语编辑及作家在内,均对成书做出了专业贡献,从图书结构、叙事方法、语言表达和学术规范等方面入手,对英译版本进行了再呈现,在不改变学术思想原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照顾了英文母语阅读习惯,从而保障了新书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中外团队合作的优势在新书中多有体现,书中强调了历史、哲学思想,并且辅以许多具体的例子,所以当西方读者们读到国学这一部分时,即使不是中国人,即使从未来过中国,也能理解这些思想背后的逻辑,明白这些逻辑随着时间的逐渐演变,变得更加包容,也更加连贯。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教授约翰 · 雷恩的阅读体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的中文版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拥有本领过硬的版权团队,在长期的国际版权推广工作中与国际权威学术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英文版的合作方二十一世纪桥出版社是专注于连接亚洲与欧美图书市场的独立出版社,在学术图书的出版发行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先后与渠道的 " 顶流 " 劳德里奇、Casemate 发行集团联合推广新书,通过其遍布全球的专业渠道推送新书预告给专业学者及书评专家,为新书上市引发书业界关注提供了有效保障。

可喜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在正式出版之前,就受到了书业权威刊物《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的关注,通过专栏推广的形式带动了一批专业读者的尝鲜阅读,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图书社交平台分享,进一步带动了更大范围的国际阅读。

340 年前,那位远渡重洋的南京人勇敢地 " 走出去 ",通过学术翻译的方式,把中国介绍给了世界。在他之后,中国的人文社科翻译以 " 请进来 " 与 " 走出去 " 的双声形式成长发展,不同时代呈现着不同的面貌。今天,作为一本大众普及类的学术读物,《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走出了一条 " 借船出海 " 的新通道,它在公共图书馆馆藏、借阅频率、学者研究及二次传播方面的实效,时间必定给出丰富的答案。

■延伸阅读

" 江苏学术名家名作 "

外译项目

该项目于 2022 年正式启动,旨在译介出版具有江苏地域特征的学术思想成果,深化学术对话与交流,构建江苏学术国际传播品牌,在全球学术话语体系中彰显 " 江苏声音 "。首期项目选取徐小跃《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佛》、王小锡《道德资本论》两种图书,邀请学者专家团队主持翻译,分别选取美国和俄罗斯知名出版机构,于 2022 年在当地出版发行英文和俄文版。据悉,接下来还将陆续推选一批具有江苏特色和气质的学术作品,翻译成英文等多种语言,并在海外出版发行。

特约通讯员 白立业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 文 牛华新 / 摄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标签

江苏 翻译 美国 阅读 英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