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上闸就出水,喷灌、滴灌全都有。" 站在蓝色房顶的崭新小井房旁,56 岁的孔祥林说。大田里,玉米秸秆覆盖地表,静待春耕。
"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每亩产粮 1200 斤左右,如今能到 1800 多斤。"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图那嘎村农民,孔祥林对这块土地再熟悉不过," 高标准农田,旱能灌、涝能排,是咱致富的‘大宝地’。" 眼下,孔祥林种粮积极性十足。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吉林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眼下正值备春耕关键时期,吉林省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农田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步入前郭县韩家店村种粮大户孙恒涛的农田,只见多台挖土机正在田里挖沟修渠。东西走向 1700 米的路和渠,笔直均匀地将 6000 亩水田分割成条带状,稻田泄水渠直通向位于田块北端的引松干渠,交汇处则修建有水闸和排水泵。
" 春耕前,土路将升级成水泥路,沟渠全部砌好。" 孙恒涛指着施工图讲解起来," 咱这是洼地,雨水大的时候,引松干渠的水顺着排水渠倒灌进田里。高标准农田项目彻底解决了这个‘老大难’。"
不仅如此,土地经过平整,将分布在田间的近 1500 亩低洼荒地变成了可耕作的水田。" 以前,土地不平,稻田只能分割成小块种。" 孙恒涛感叹,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 7 亩多一块的稻田池,整齐划一,方便农机作业," 按照县里相关部门的规划,咱这农田将变成观光农业示范区,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灌溉排水、田块整治、田间道路、农田电网及农田防护等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了 " 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 的农田生产新格局。
在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种粮大户刘贵丹的地里,10 多米高的钻机正隆隆作响,向地下钻入近 120 米深,随后水泥管下入,一眼水井初步打完。
" 要想一年收成好,农田喝水得管饱。" 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样让刘贵丹满怀期待。身旁,国网长春市公主岭供电公司的电工温成,正忙着给这口新打的水井配电。这阵子,他还要逐一排查辖区 57 条涉农供电线路,确保春耕供电。
在公主岭市,既有刚启动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也有升级版的智能农田。
在陶家屯镇马家店村智慧农场,分布着自动识别害虫的虫情检测设备,每半个小时生成一次检测数据,田间的高清摄像头可查看每个叶片上的病虫害 ……
" 智能化农情监测,可为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助力护航。" 智慧农场技术负责人、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表示。
" 修渠、修路、建智慧农业,每项对咱都是好事。" 刘贵丹说," 灌溉设施修成后,解决了种地看天吃饭的问题。智慧农业系统建成之后,实现农产品溯源,咱地里产的小杂粮会在市场上卖得更好。"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 " 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 " 标准,计划到 2023 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30 万亩。
农田生态格局调整优化
土路边是雨水冲刷的深沟,宽 3 至 5 米不等,不远处,侵蚀沟的沟头已砌护完成,青石块垒成 "U" 字形,堆成 7 级台阶延伸到沟底,石块表面罩了一层钢丝网。
公主岭市大青山村坡地较多,雨水过大容易造成耕地侵蚀。" 去年,一场强降雨把田边近 5 米的地给冲没了。" 刘贵丹说:" 好在这回不用再担心水土流失,排水沟都砌上了石头或者做了生物防护。任凭水咋大,田边也不易塌方。"
" 春耕前,完成近 30 条侵蚀沟的修复。" 刘贵丹说,眼下村里正进行第二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高标准农田将实现整村覆盖,大青山村 60 多条侵蚀沟得到砌护治理。
2022 年,吉林省新建农田林网 136.4 公里,治理岸坡防护 347 公里,治理各类沟道 134.5 公里。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吉林省增强农田生态防护能力,减少农田水土流失,调整优化农田生态格局。
在刘贵丹经营的玉米地里,土壤中夹杂着碎秸秆,地头堆积着沤好的粪肥。不仅要护住田,更要护好黑土地。刘贵丹去年有 750 亩地使用牛粪堆沤的肥料,配合秸秆碎混还田,来培肥地力。
2022 年,吉林各地大力增施有机肥,共培肥地力 108.9 万亩。" 今年,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日后要努力培肥地力。" 刘贵丹说。
作为吉林省首批黑土地保护项目试点之一,公主岭市将黑土地保护项目向高标准农田倾斜,发挥项目叠加效果。" 自 2015 年以来,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等项目,公主岭市项目区耕地地力平均提升 0.54 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 3.2%,耕层厚度平均增加 10 厘米。" 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繁强介绍。
在韩家店村,孙恒涛通过 " 稻蟹共养 " 等方式,将曾经的碱性荒地逐渐变成了高产田。" 蟹吃虫,而且粪便也是上好的肥料。" 孙恒涛已将有机认证的农田扩大到 4500 亩," 一亩地省去杀虫剂 20 多元、除草剂 30 多元,还换来了田里的好生态,这账划算。"
"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为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规模化经营节本增效
"6 个人经营了全村 90% 的耕地。" 在图那嘎村展板前,孔祥林介绍起大宝地合作社成立的经过," 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村里的田旱涝保收,村党支部才有了领办合作社的底气。"
目前,合作社经营着村里 8690 多亩地,100 多眼水井在其间星罗棋布。" 农资统购、产粮统销,咱合作社议价能力比小农户强得多。" 孔祥林说," 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种地成本,肥料、农药、种子加起来,一亩地可省出 500 多元,一吨粮则能多卖四十来元钱。"
"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没了后顾之忧,全村搞起了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平均年收入 6 万多元。" 孔祥林笑着说。
" 从全省各地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量每亩可增加 200 至 240 斤,劳动成本每亩平均可降低 50 元左右。"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还带动了全省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 500 元。"
置备好种子、化肥等农资后,刘贵丹正忙着跟鲜食玉米加工企业谈订单,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对今年丰收有了新期待 ……
" 地头有了水井,田里可以滴灌,鲜食玉米成穗率高,确保‘锁鲜’。" 刘贵丹今年将拿出 600 亩地种鲜食玉米。
经初步洽谈,刘贵丹拿到 1 根玉米 1 元钱的收购报价。鲜食玉米生长期 90 天,秸秆可以做青储饲料。" 一亩地能稳收 2600 多穗鲜玉米,秸秆青储饲料可收入 80 元。" 刘贵丹算起了精细账:" 一亩地比种普通玉米增收 500 多元。"
作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子销售集散地,公主岭市目前正聚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
位于公主岭市的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022 年 5 月成立,乘此东风,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加工厂和育种基地在此落户。去年,鸿翔种业春玉米制种加工基地流转 2.3 万亩耕地制种。
" 育种必须精确定时灌溉,如果没有公主岭市配套的高标准农田与相关基础设施,我们不会把几万亩的种子繁育基地设在这里。" 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伟说:" 今年,企业将在公主岭流转土地 3 万亩进行制种。"
"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规模经营有了底气,种粮大户有了新期盼,产粮大县也有了新发展。截至目前,吉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4330 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 52%。"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