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 4 月 12 日电 ( 记者尚昊、章利新 ) 近期,除缺蛋困扰台湾民众生活外,缺药问题也常常占据岛内媒体头版。年初以来,抗生素、止痛药、退烧药等常用药品持续短缺,直接影响岛内百姓健康福祉。
缺蛋令人烦,缺药要人命。为了拿药治病,一些台湾民众一间接一间药店询问,但常常空手而归。
以台湾有上百万名高血脂患者使用的降胆固醇药立普妥为例,该药从 3 月起缺货至今,许多药店要么没货,要么限量购买。" 持处方笺就可以购买,但目前是处于缺货状态。" 台北市松山区民生东路一家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台湾缺药到底多严重?近期,坊间流出高达百种的缺药名单。台湾药师公会全联会副发言人王明媛指出,此次 " 缺药潮 " 中,供货量跟不上需求的药品至少 200 种。" 民众处方笺中平均大概 5 种药会缺 1 到 2 种,常缺药很多是常用药。" 她说。
"30 年最大缺药潮 " ——台湾各大媒体这样形容此次药物短缺的严重程度。据报道,此次 " 缺药潮 " 起于 2022 年底的对乙酰氨基酚缺货事件,紧接着,软便剂氧化镁、抗生素、降血脂等药物也告短缺。
针对此次 " 缺药潮 ",民进党当局声称全世界都缺药,原料短缺、临床需求增加、民众用药习惯改变等原因导致缺药。但岛内舆论认为,背后有复杂因素,但民进党当局执政失能更使民生问题加剧恶化。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持续鼓动 " 抗中保台 ",升高两岸对立对抗。台湾制药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苏东茂分析,2022 年开始,当局防务主管部门开始向岛内各大药厂大量采购,以增加战备药物,采购药品多达数百项,间接影响药品正常供需。
有观点认为,防务主管部门还要求业者供应药品的有效期必须在 8 个月以上,引起各大医院跟风,成为此次缺药的主因。
民进党当局过度削减药品价格也是导致此次 " 缺药潮 " 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了解,近年来为管控药费支出,民进党当局频频削减药品价格,使得厂商没有合理利润进而缺乏生产积极性,甚至导致药厂退出。
尽管缺药潮已在全台蔓延,为管控药费支出,台当局卫生福利主管部门 3 月初仍宣布今年将调低约 5500 项药品价格。
对此,岛内药师林士峰在社交媒体上直言,台湾出现 " 缺药潮 ",药价却反而下跌," 这完全颠覆了经济学概念 "。更有媒体评论说,民进党当局为管控药费支出,药价 " 砍到见骨 "," 比糖果还便宜 "。
为应对缺药问题,台当局卫生福利主管部门 11 日宣布成立 " 药品通报中心 ",并公布多项应对措施,希望稳定药品供应。该部门称,业者如发现可能缺药,必须在 6 个月前提出通报,如没有通报,将处以 6 万至 30 万元新台币处罚。
然而,对于相关措施的有效性,岛内舆论却并不乐观。台湾 " 风传媒 " 刊文指出,当局相关主管部门在规划发展、解决问题时应 " 超前部署 ",然而观察最近的台湾民生问题,不禁令人反思,究竟有哪些事真做到 " 超前部署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根本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缺蛋问题就是前车之鉴。"
来源:新华社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