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4-13
全球偰姓发源于江苏这个村庄,族人年年回村祭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先祖已逝,功德永存 …… 辉煌前程等待后人,我们要弘扬先祖美德和奉献精神!" 清明节当天,常州溧阳市沙涨村,偰(xiè)姓后人念诵祭文的声音在村子里回响,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祭祖仪式,已经延续多年。

在近 700 年的历史岁月里,这个村庄繁衍出一支遍布全球的偰姓血脉。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了村庄。如今,政府相关部门正制定规划,保护这个历史文化名村。村民也一直在自发保护和继承村里的传统。

160 多位宗族后人回村祭祖

4 月 5 日上午,沙涨村合剌普华墓园内,建于明朝的 " 石像生 " 排列在行道两边,160 多位偰普宗族后人分列站在合剌普华、偰文质等先祖墓碑前。从地面张贴的站位次序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已经有了第 32 世子孙。当天前来祭拜的族人中,大多数已经搬离沙涨村。登记在册的 218 户常住人口中,只有 4 户仍留居在村庄里,剩下的都搬到附近安置小区,住上了楼房。

祭文念毕,160 多位族人脱帽、低头,向先祖墓碑鞠躬致敬。

清明祭祖是沙涨村重要的宗族活动,为了迎接这一天,51 岁的偰亚伟已经忙活了很久,打扫房子、清洗餐具、买菜请厨子 …… 每一件都做得极为认真。偰亚伟是沙涨村的村民小组长,也是为数不多的留守者。据他介绍,前来祭祖的 160 多位族人从江苏南京、安徽广德等多地而来,不仅为了祭祖,还要商讨宗族事务。

祭拜结束后,族人们陆续回到村庄礼堂,按照约定的秩序落座。红烧鱼块、水煮河虾 …… 精心准备的餐食摆满了桌子,杯盘碰撞的叮当声里,人们说起各自的生活,怀念沙涨村发生过的一件又一件琐碎小事。唢呐器乐的声响和喧闹的谈话在烟气中交织。

祖先是元代古回鹘族官员

沙涨村方圆约 1 公里,人口最多时住着 170 多户、600 多人。在偰家人的记忆中,过去的沙涨村有三街六巷,都是青石板铺路,雨天里也干净清爽。

过去,村西那方大墓,村民只知是祖坟,却不知墓主身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里出土了一块墓碑,上世纪九十年代,溧阳筹建博物馆,整理清点库存的石刻件时,经过对碑文的研读,才揭晓了有关沙涨村和偰姓由来的答案。

" 墓主人叫合剌普华,他是元代古回鹘族官员,他的儿子在溧阳周边做官,就把父亲的墓迁葬到了这里,也同时在这里安了家。" 偰亚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元史》记载,合剌普华是元代官员,死后被追封为高昌郡侯,葬于山东。他的长子曾担任广德太守,期间在溧阳沙涨村购置田产,将其父迁葬于此,并取漠北高原 " 偰辇河 " 的首字为姓氏,更名为偰文质。偰姓由此发源,并繁衍生息至今。" 除了偰姓,合剌普华后人中还有一支改姓普,也生活在沙涨村,所以才有偰普宗亲的说法。"

偰姓诞生后,很快就迎来了 " 高光时刻 ",偰文质的五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陆续科考中了进士,朝廷专门在沙涨村立了一块 " 五桂坊 " 牌坊,用于表彰偰家 " 五子登科 "。其中,儿子偰哲笃考上进士后,做过元朝的礼吏部尚书。到了明朝,偰哲笃的儿子偰斯历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也就有了 " 父子两尚书 " 的说法。偰斯的兄弟偰逊在高丽国担任高官,也由此将偰姓血脉散播至韩国。据史料统计,偰氏家族在历史上总共出过八进士、两尚书、七宰相。到了当代,沙涨村也走出去不少知名学者和企业家。

大部分村民搬到新小区

偰亚伟回忆,小时候村里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河边的码头以及村中的道路都是石板铺的,村里住房大部分是青砖黛瓦的老屋。缭绕的炊烟,以及盛夏在大树底下纳凉的人群,都在表达一个家族式自然村的人丁兴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机械加入沙涨村的农耕生活,石板路逐渐损毁,一幢又一幢小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家前屋后全都铺上了水泥路。有人认为这毁掉了村中历史痕迹,但偰亚伟却觉得,水泥路替代破碎的石板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像 1970 年后逐步建起来的新式小楼,尽管和古村的面貌有些格格不入,但却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与之对应的是,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外出经商、求学的人在城里安了家。留守溧阳的也在城镇里买了房。2013 年,附近新建了钢铁厂,当地政府就近开发了安置小区,大部分村民住进了楼房。村中仅 2 家 4 户留守,沙涨村也从此冷清下来,只剩下石像、古树和老屋继续守护着空村西侧的大墓。

政府正制定保护规划,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目前,沙涨村有历史民居建筑 43 处、传统风貌建筑 18 处,石刻文物、古树名木众多,树龄超百年的就有 16 棵。1998 年,在村庄 " 身世 " 弄清后不久,合剌普华墓被列为溧阳市文保单位。四年后,又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村里的古树被编上号,挂上了古树名木的铭牌,有价值的石刻也被清理收藏。

2017 年 2 月,沙涨村被确定为江苏省第八批历史文化名村。此后,当地规划部门专门制定了《溧阳市沙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9 年,沙涨村又先后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在民间,2014 年,在学者偰正才的引导下,村里成立了文化研究会和老年协会,同时还确定了清明祭祖、重阳敬老、入夏奖学的族规,这也成为这个家族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每年清明、重阳,远在外地的偰姓人会回到村里。

" 村里的路要复原,房子也要修缮起来。" 年逾花甲的偰建平曾在安徽广德县教育系统供职,他的父亲是村里最早一批的大学生,后因工作留居安徽。退休后,偰建平开始研究家族史,清明当天专门赶到沙涨村。从突厥东进到民族融合,从漠北到溧阳 …… 偰建平脑海里装满了偰姓家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浓墨重彩的片段。

与之相比,偰亚伟长期留守村中,想的是身边人的柴米油盐。此外,对日渐破败的房屋的保护也迫在眉睫。

现代快报记者从溧阳采访获悉,以保护为前提的美丽乡村规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体佳 文 / 摄 后期 王曦

(编辑 蒋文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