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气十足的校园篮球、独具特色的芦笙舞 …… 如今的校园大课间融入了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早已有了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 叮叮叮 ……"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麻江县宣威镇宣威小学的操场上开始热闹起来,学生们迅速整队集合,开始了 " 酷炫 " 的课间篮球操。拍球、运球、持球转身 …… 篮球在孩子们手中时起时落、时前时后、时上时下、时左时右,灵动的身影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宣威是篮球氛围比较浓厚的一个乡镇,我们学校开展篮球操大课间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使学生得到体育方面的锻炼,学生家长也很支持我们。" 宣威小学体育老师吴英俊告诉记者。
" 砰砰 " 的拍球声是校园里最美妙的节奏、最动人的旋律,小小篮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运动起来,调动学生兴趣强健体魄。
" 我平常也很喜欢打篮球,现在我们学校弄这个篮球操,更增加了我对篮球的兴趣。"" 以前我们课间操是跑操,现在增加了篮球操,我觉得现在有趣多了。"" 我们学这个篮球操,不仅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还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加轻松。" 篮球操运动规律小,节奏感强,适合集体操练,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阳光下、操场上,青春飞扬、活力绽放,校园处处彰显着 "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 的靓丽风采。
在苗族学生占 98% 以上的宣威镇卡乌小学同样开展了特别的大课间活动,本着传承和发扬苗族芦笙文化的理念,该学校开展跳芦笙舞大课间活动。
" 在课间的时候我们都会跳芦笙舞,跳芦笙舞时我感觉非常快乐、非常有意思,我一定要好好学芦笙舞,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卡乌小学学生熊好真是一位苗族女孩,通过学习家乡非遗文化,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大课间,随着芦笙舞音乐声响起,同学们有序来到操场,跟着音乐节奏整齐地摆动身体,大家时而跳跃、时而拍手,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 我们把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意识,促进优秀民族文化代代传承。" 谈到把芦笙舞引进大课间的初衷,卡乌小学校长杨子江说道。
具有民族元素的课间操改变了传统课间操在学生心中的刻板印象,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当前,麻江县全县义教阶段 25 所中小学结合实际,打破传统课间操统一音乐、统一动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大课间展示校园文化特色,创新开展自编操、花式跑操、篮球操、武术操、芦笙舞等活动,形成了 " 一校一品 " 的阳光体育大课间,让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自信。
通讯员 秦琪 李洁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