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4-13
未来可期,年轻一代成为无锡非遗留青竹刻主力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尤力庭 文 / 摄)近日,"00 后 " 学生翁琬雯静即将从学校毕业,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她义无反顾选择加入无锡 " 双契轩 " 艺坊,为留青竹刻这项非遗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无锡 " 双契轩 " 艺坊仅有六人,除了翁琬雯静外,还有三位 "95 后 " 学徒,年轻一代已成为无锡留青竹刻这项非遗的主力军。

△翁琬雯静正在进行竹刻创作

留青竹刻是指留用竹子表面一层竹青雕刻图案,这门技艺在无锡已有百余年历史,2008 年 6 月,无锡留青竹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上世纪初,无锡籍竹刻家张瑞芝在无锡开设 " 双契轩 " 艺坊,留青竹刻技艺从此在这个家族代代相传,成为无锡留青竹刻的传承主体。

年轻一代为留青竹刻带来更多活力

翁琬雯静是 " 双契轩 " 的第一位 "00 后 " 学徒,在参加校内社团活动时了解到无锡留青竹刻,并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了解、学习这门技艺。" 我的专业是工艺美术品设计,竹刻与我的专业非常贴切,在竹片上进行艺术创作很精致也很美观。" 翁琬雯静告诉记者," 在学校时,乔瑜老师带我们认识了留青竹刻的世界,也让我们了解到这是个完全不一样的艺术世界。"

乔瑜是无锡留青竹刻的江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 " 双契轩 " 第四代传承人。近年来,为了让更多人认识留青竹刻,她将留青竹刻带进了校园、社区,每周都要去学校给学生上课,教学留青竹刻,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人关注到留青竹刻这项非遗。

" 刚开始学习时连刀都握不准,每一步都很难,需要不断练习。"1997 年出生的邵君伟是 " 双契轩 " 第一批年轻学徒之一,自 2019 年入行以来,她在 " 双契轩 " 已度过了四个年头。从毛手毛脚的初学者,到如今已可以独立完成竹刻作品,邵君伟付出了许多努力。" 我也想为竹刻技艺传承出一份力,传统的东西有局限性,我想帮助传统非遗与时代接轨。" 目前,在练习留青竹刻的同时,邵君伟还兼顾着运营 " 双契轩 " 在各个网络平台的账号,希望以此能让留青竹刻得到更多普及。

△邵君伟在进行竹刻设计

今年 26 岁的俞因燕目前主要负责 " 双契轩 " 各类作品的设计," 除了传统的竹刻作品外,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作品。" 俞因燕的大学专业是视觉传达设计,在产品设计上往往有更多创意,来到 " 双契轩 " 后,她和几位年轻同事一起研发了多款文创产品,让竹刻有了新的展现形式。

△俞因燕正在竹片上刻字

" 留青竹刻一定要静下心来,完成每一个作品都有成就感。" 同样是 26 岁的陈文炜在 2019 年 3 月来到 " 双契轩 ",经过几年的学习与磨练,目前也已经可以熟练进行竹刻创作。" 与老师比起来仍旧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我的水平对于非遗传承来讲还远远不够,希望可以通过练习提高手上功夫。"

△陈文炜正在竹刻

年轻一代为非遗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目前无锡留青竹刻仍旧与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等传统非遗一样,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 科技的不断进步让手工艺人的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所以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参与留青竹刻的人越来越少。" 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留青竹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乔锦洪告诉记者,目前在无锡除了 " 双契轩 " 外,仅有少数几位零散的留青竹刻爱好者,无锡留青竹刻参与人数已屈指可数。

" 当初在招收她们时,我们就抱有期待,希望可以让无锡留青竹刻年轻化,从而继续发展继续生存。" 乔瑜表示,年轻学徒给留青竹刻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新的机遇," 所以我们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让留青竹刻市场化、产业化成为可能,这也是年轻一代传承者需要去做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非遗进学校、非遗进社区相关活动逐渐增多,包括无锡留青竹刻在内的诸多非遗项目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 传统艺术不能脱离社会发展,我们也在探索传统艺术在当前时代下的新生存方式。" 乔瑜告诉记者," 年轻一代更熟悉互联网、熟悉年轻人的需求,目前直播带货、开网店等我们也都进行了尝试,希望在这些年轻人的帮助下,未来可以找到更多生存的方式。" 目前,乔瑜正在读大学的女儿乔筠然也即将毕业,在经过本人多次的慎重选择后,她也将在毕业后回到 " 双契轩 ",成为第五代传人,为无锡留青竹刻发展助力。

(编辑 谢静姝)

相关标签

教学 就业 95后 大学 张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