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3 日是极电光能成立三周年的日子,在此前一天,这家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刚刚启动了它在锡山区总投资 30 亿元的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
在近两周时间里,无锡密集地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领域谋篇布局。
3 月 30 日,首届中国硅光大会暨太湖湾硅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大会上,无锡高新区提出打造 " 太湖光谷 ",一批硅光产业项目、研究院签约落户,同时发布了政策性措施 " 新光 18 条 ",最高给予 1 亿元支持;
4 月 10 日,汽车激光雷达项目签约落地惠山经开区,主要从事旗舰级远距离激光雷达、车规量产超远距激光雷达、一体式超远距 AI 激光雷达产品的生产、销售、研发等,是蔚来资本与无锡的首个合作项目。
寻找先机布局新赛道
梳理这些项目、园区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集中于热门赛道、尖端技术和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极电光能实现了光伏产业的新技术路线拓展;硅光技术则是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后摩尔时代,光电融合的主流趋势;激光雷达被称为自动驾驶的 " 眼睛 ",是实现该技术落地 " 最后一公里 " 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目前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国产化激光雷达正加速 " 上车 "。
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都是无锡已确立的地标、优势产业集群,但 " 强 " 的定义并不仅仅是守住领先存量,更在于 " 向前一步 " 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引发的增量,在未来技术中寻找先机,实现向产业链高端不断攀升。
从 2018 年 6 月项目立项,到 2020 年 4 月成立公司,业界对极电光能的最大印象就是 " 快 "。当很多企业还困于新赛道上的技术路线之争时,极电光能已经实现了从实验室到钙钛矿产业排头兵的跨越。
2020 年落户锡山区是极电光能从 "0" 到 "1" 的第一次起跳,开创了以钙钛矿为引领的下一代新兴光伏技术先河;
2022 年底行业最大的 150MW 钙钛矿光伏组件试制线在锡山建成投产,成为极电光能从 "1" 到 "10" 的第二次飞跃,钙钛矿量产制备工艺完成从小面积向大面积的放大,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里程碑式的跨越;
此次极电光能追加投资 30 亿元建设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是极电光能从 "10" 到 "100" 的第三次腾飞,173 亩的极电光能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预计 2024 年中竣工,2027 年全面达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 25 亿元,年纳税 3 亿元。
政策护航培育 " 新势力 "
无锡是善于在 " 新势力 " 中寻找新机遇的。
2000 年,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在锡成立,5 年成长为全球第一化学服务规模企业,被称为 " 医药界华为 ";
2012 年,卓胜微在滨湖区一间写字楼里成立,7 年后登陆深交所,成为无锡首家集成电路设计上市企业。
这些企业在发端初期都是 " 小而精 " 的科技新势力,他们起势发展的故事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在创业初期都选择了无锡,而无锡也给予 " 未来 " 坚定如一的支持。
精准政策为产业 " 新势力 " 保驾护航。高新区发布的 " 新光 18 条 " 定制了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 " 政策包 ",在打造光子产业重大创新平台方面,对高新区新获批国家级高水平创新平台的企业(机构),给予最高 2000 万元支持;支持化合物半导体、硅光集成、先进制造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最高给予 200 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光子领域的高端人才项目,给予最高 1 亿元支持;对于企业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 300 万元安家费支持。
当前无锡正加快构建 "465" 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来实现整个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比如此次针对光子产业集群,新引进的光芯片、光传感、光计算、光通信、光显示、光加工以及光学检测等领域的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可按照 3 年内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并以真金白银支持、鼓励企业上市。
下好先手棋培育 " 新而强 "
技术的新生和繁荣,在从 "0" 到 "1" 的跨越后,将在产业领域实现指数级的增长。但是这样的机遇并不会垂青那些总是盯着 " 低垂的果实 " 的观望者和等待者,竞逐新赛道要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坚定选择和科学评估。
站在风口、眺望未来,把不可多得的硅光产业发展之 " 势 " 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 " 能 "。据了解,高新区将在太湖湾科创城产业核心区域打造 105 亩 " 硅基光电产业园 ",集研发办公、实验生产、商业配套、城市客厅等多重业态于一体,计划今年开工、2025 年竣工,为硅光产业的落地提供广阔空间。
打造 " 新而强 " 的未来产业,无锡下好 " 先手棋 "。今年 3 月,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围绕 "465"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建立有组织的产业创新体系,更好地整合优化全市创新资源、统筹协调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转移转化重大技术成果、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等,从而实现创新链、产业链高效融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我市正强化科技引领、金融支撑,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增长后劲足、资源集聚度高的未来产业,为发展赢得增量。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