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4-18
快快评丨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展现更高远命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18 日," 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 "2023 工业旅游暨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在常州举行,专家学者、运河城市代表、工业遗产点代表相聚一堂,把脉研讨,共同推动运河工业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幕式上,运河沿线城市《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常州倡议》正式发布,运河沿线城市共同约定,将进一步加强大运河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活化传承,协商共谋、协同发展,深挖内涵、讲好故事。

" 工业遗产 " 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已经在人心深处生根,但 " 大运河工业遗产 " 却是一个新颖、独特的概念,而这一概念,代表着广阔的视野、深厚的积淀、强劲的潜力,值得我们久久打探。

我们可以从常州样本中发现有价值的脉络。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之一,常州的工业缘起、产业萌芽、云程发轫,都指向着气象恢弘的运河往事。单就戚机厂、戚电厂、大明厂这运河沿岸三大百年老厂而言,就引人关切。常州工业有史以来就诠释着创新创业精神:工商先驱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常州近现代工商业名人留下的脚印,常州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因 " 制造 " 而兴由 " 智造 " 而名 …… 这些内涵,赋予工业遗产以特别的亮色和底蕴。说常州工业遗产本身是一部浏览不尽的 " 巨著 ",并不夸张。

近年来,工业遗产保护成为诸多城市的课题。显然,不独常州,不少城市都已经为此布局,形成城市公共生活中的工业旅游热点现象。一个城市出于对自身历史资源加以更好保护和开放的考量,搭建平台、催生机缘、唤起共鸣,这是一种成熟的、常态化的思路。这种模式也对城市进行了反哺。但对城市来说,要做的不止于这些。

换言之,城市要通过相关基础的打造,从而在命题的表达和掘进上,更有作为。此次峰会要着力实现的便是这个愿景:以城市之间的合力,将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推向深入,使之成为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工业遗产保护确实已经风生水起,但在一些城市也出现了浅表化、套路化、同质化的现象。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远不只是修缮和敞开,它天然地带有提炼和升华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更广阔的地带、更深层次的领域砌砖、扩容。

经常有人说,工业遗产的内容丰富多元,对其保护利用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至于怎样因地制宜、怎样各具特色,答案各式各样,不一而足。但值得注意的是," 大运河工业遗产 " 课题的启动,表现出的正是鲜明的特色和张力。大运河流经的地方," 工业森林 " 茂盛,城市经济富有活力。

近年来,诸多大运河工业城市依托丰富的工业底蕴和历史资源,加强深度合作,呈现出可喜成果。我们看到,在山东," 烟台张裕 "" 青岛啤酒厂 " 不仅形成人文记忆,还焕发着商业生机;在浙江,以 " 杭州运河老厂 " 为代表的工业遗产正催生一场跨越时空、引人入胜的叙事。在江苏,常州等城市则是以整体的理念和 " 设计感 " 将各种元素、各种故事串到一起,致力于形成整个城市源于工业遗产的一份气质、一份信念。可以说,在地理意义上,大运河工业遗产廊道已经存在,在精神意义上,大运河工业遗产风景线也形成大模样。

既呵护好工业遗产的一砖一瓦,又向浓缩的制造史、奋斗史致敬,将今昔枝蔓加以整合,使老建筑焕发生机,使老故事引人共振,大有可为。这是重新发现 " 大运河工业遗产 " 的重中之重。在这个问题上,以 " 大运河工业遗产 " 所展现的恢弘气势,深挖潜力,追求内涵,表达共同价值,展现更高远追求,是大运河沿岸城市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

" 大运河工业遗产 " 涵盖着多个地区的风貌,本质上意味着地区或城市之间的抱团前行。这也是大运河城市群站在更高的 " 瞭望台 " 上思谋、规划的文化原点。作为一场大运河沿线兄弟城市的大聚会,共同探讨运河工业遗产的未来,是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而言,一场峰会,是契机,亦是约定。通过一场峰会带来更多新思路、新气象,备受期待。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张力 遗产 常州 工业旅游 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