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3-04-20
2亿年前隐秘细颈龙,在贵州被发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9 日消息,通过研究以往在贵州采集的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主龙型家族新成员——隐秘细颈龙。它生活在 2 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洋中,脖子细长,以吃鱼为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解剖学记录》。

隐秘细颈龙的生态复原。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李可莱 绘制

长长的脖子能带来很多生存优势,比如拓展视野、便于获取食物、增加活动范围等。地球历史上最夸张的 " 颈身比 ",出现在一些三叠纪的主龙型类身上。主龙型类部分 " 长颈族 " 的脖子长度超过其体长的一半,典型代表是长颈龙和恐头龙。

长颈龙属的大型物种体长接近 6 米,颈部约 3 米,却只有 13 节颈椎。研究人员认为,长颈龙是通过单节颈椎增长的方式来发展出长脖子。

恐头龙体长 5 米,颈部也将近 3 米,但恐头龙的颈部发育有 30 多节颈椎。它凭借增加颈椎的数量来形成超长的脖子。

长颈龙的化石和复原骨架。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员 王维 供图

分析发现,隐秘细颈龙虽然有不少解剖特征像长颈龙,但在颈椎数量方面更接近恐头龙。其颈椎数量超过 18 节,明显多于长颈龙科的其他成员,这种依靠增加颈椎数量来加长脖子的策略与恐头龙类似。

研究人员认为,细颈龙的发现,印证了在这些三叠纪主龙型类中,加长的颈部很可能与食鱼习性有关。

来源 科技日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