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2 日,省公安厅发布一周典型电诈案件预警,提醒广大市民防范虚假服务、冒充熟人领导等类诈骗。领导、同事、朋友等在网上发信息要求转账、垫付、借钱时,一定要和当事人通话确认后再做决定,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报警。
虚假服务类
近日,Y 先生在网上购买机票后发现选错舱位,准备退票重新操作,便在网页上搜索了客服电话,与 " 客服 " 电话沟通后,对方发给 Y 先生一个链接,Y 先生在链接内填入了手机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收到了 6 位数手机短信验证码,Y 先生将验证码输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走,Y 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警方提示:如需办理退款、修改密码等业务,请联系官方平台专职客服人员,切忌自行在网页搜索来历不明的客服电话,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报警。
虚假征信类
近日,T 女士接到一自称是国家征信中心的工作人员电话,对方称系统监测到 T 女士在购物时没有保护好个人信息,导致在多个贷款平台信息泄露,对其征信造成很大影响。如若修复征信,需 T 女士给对方提供的对公账户转账。T 女士按要求转账后无法联系到对方,意识到被骗,遂报警。警方提示: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个人转账,凡是接到要求转账、输入验证码等类似电话或信息,一律都是诈骗,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报警。
冒充熟人领导类
近日,M 先生收到单位 " 领导 " 的微信好友请求," 领导 " 称可安排其在一项目上开展工作,并邀其到办公室详谈。M 先生在去领导办公室的途中," 领导 " 称暂时不能接待 M 先生。随后又让 M 先生给其转 50 万元给某领导送礼以便推进项目。M 先生转账后," 领导 " 将其拉黑。M 先生与单位领导电话核实后发现被骗,遂报警。警方提示:领导、同事、朋友等在网上发信息要求转账、垫付、借钱时,一定要和当事人通话确认后再做决定,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报警。
冒充客服类
近日,M 女士接到自称某快递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购买的鞋子丢失,需要赔偿 299 元。在对方诱导下,M 女士下载了对方指定的 APP,进入视频会议并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经过一系列操作后,M 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内 5 万余元被转走,M 女士意识到被骗,遂报警。警方提示:接到自称 " 快递客服 "" 平台客服 " 或商家电话时,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来的陌生链接,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如有疑问可拨打 96110 报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实习生 刘煜
一审丨编辑 王璇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汪世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