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莫负读书好时光。4 月 22 日," 世界读书日 " 的前一天,现代快报 30 余组小记者家庭来到南京科技馆,在这里跟着古生物专家一起,开启了一场生物起源的探秘之旅。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科协、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教育局共同主办,南京科普教育基地应用协会承办。作为主讲嘉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冯伟民,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研究,以及博物馆科学教育与传播工作。当天,他为小记者们带来了的书籍是《进化史诗 16 讲》。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冯伟民
" 随着古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有关地球与生命的知识,尤其是生命进化的知识,正在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冯伟民介绍说,这本书的 16 个主题包括大氧化、动物起源之谜、寒武纪大爆发、无脊椎辉煌、有颌了、迈向大陆、飞向蓝天、大灭绝、三叠纪复苏、海洋怪兽、恐龙传奇、揭秘昆虫、花海探秘、绝境兴起的哺乳类、大漂移和明星登场。
△冯伟民介绍《进化史诗 16 讲》
原来现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中,氧含量是 21% 左右,既不属于高氧时代,也不属于低氧时代,而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时代。冯伟民告诉现代快报小记者们,世界上最早的动物是海绵,它也是动物界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相比,海绵的构造更简单,没有心脏、脑、头、嘴等器官,仅由多种细胞聚集一起构成了内、外二层体壁。
"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听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其实生物在‘由水登陆’的演化过程中,植物是先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登陆的。" 他继续介绍,在经历了漫长的 " 登陆 " 之后,生物从此开辟了大陆这一新天地,迎来了新的演化高潮。然而,生物的演化并未止步于此,在经历过很长时间的适应后,它们向新的空间领域发起挑战,开始飞向蓝天 ……
△小记者们还与他进行了现场互动问答,不少家长也直呼 " 涨姿势 " 了
△小记者现场认真聆听记录笔记
" 昆虫为什么会长出翅膀?"" 为什么生物最早起源于水中呢?" 听完冯伟民的精彩分享之后,小记者们还与他进行了现场互动问答。不少家长也直呼 " 涨姿势 " 了," 原来贵州、安徽、湖北的海生爬行类化石群,都是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呢!"" 在揭示有颌鱼类演化的研究上,云南潇湘脊椎动物群的重要性充分展现了出来,而我国的科学家更是功不可没。"
△南京怡馨花园小学的杨舒涵和季莎莎
来自南京怡馨花园小学的杨舒涵小朋友,是第一次参加现代快报小记者活动,整场下来,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两个字就是 " 好玩 "。与其同行的季莎莎小朋友,今年 7 岁了,别看她年龄小,却是一个小恐龙迷。季莎莎对蛇颈龙、霸王龙、三角龙等恐龙种类如数家珍。
" 其实我们平时陪孩子的时间也挺多,但基本上都是到处玩,很少会参加这样科普类活动,感觉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杨舒涵的妈妈饶女士坦言,这样的活动形式,不论对于小朋友或是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 就拿我来说吧,对于生物起源与进化,以前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通过今天的活动,就会形成一个完整概念,希望以后有机会多多参与!"
现代快报 + 记者 谢喜卓 / 文 王玉秋晨 / 摄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