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吐槽乘坐过夜车次的软卧被分配到 "3 男 1 女 " 车厢,自己是车厢内唯一的女性,密闭空间内如此分配让人不安,最终和他人更换了位置。她建议铁路分配更换算法,避免出现 3 男 1 女或 3 女 1 男共处一室的情况。
随后,相关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发起的 " 软卧车厢安排乘客应按性别调整吗?" 投票结果中,认为 " 应该 " 的网友占 75%,认为 " 没必要 " 的占 25%。
有网友提出,按照性别安排软卧乘客在技术上比较难操作," 列车剩下一个车厢,先有男生订位,再来了 3 名女性订票,到底该选择保障谁的利益?" 也有网友担心按照性别区分,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另有网友提议," 购票平台可以出个选项,介意的人由系统分配(同性别车厢),不介意的正常出票。"
红星新闻记者拨打 12306,询问能否避免与异性分配至同一软卧车厢。客服答复,目前没有办法选择,暂时不了解是否会更改,可以自行和其他乘客协商更换位置,也可以求助列车员,但都需要征得更换人同意。如果遇到安全问题,可以向列车员或乘警求助。
类似经历者:
有压迫感,上车 5 小时不敢躺下
一位曾经发帖吐槽过和 3 名男性同处车厢的女网友,向红星新闻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今年 3 月,这名女网友购买了上午出发的软卧车票,共乘坐 20 小时。上车时,她发现,车厢内已经坐着 3 名男性," 他们都坐在下铺,跷着腿,盯着我。我的位置也在下铺,进去的话,空间很狭小,所以我就选择坐在过道上。"
到了下一站,两名男性下车,车厢内只剩一名男性,她感觉 " 空间相对宽敞了,视觉上没有压迫感 ",这才进入车厢。两人面对面坐着,她有些尴尬。直到男乘客在上铺躺下后,她才躺下。此时,她已上车 5 个小时。另外,乘务员每次关上车厢的门后,她都会起身把门重新打开。
当天傍晚,上述男乘客下车,另一名男乘客上车后锁上车厢门,睡在她对面。她记得,当时在网络上搜索,看到曾有列车猥亵案件发生," 虽然知道不一定会发生在我身上,但一想到门被反锁了,根本无法放松。" 直到晚上 8 点多,有女性乘客上车进入车厢后,她才入睡。
这名女网友坦言,单独和多名异性共处同一车厢时,即便是白天也感到不安," 醒着的时候都在看视频,想让自己精神一点。因为神经紧绷,所以比坐硬座还难受。" 返程的时候,她将软卧改成了硬卧。
资料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评论
列车软卧按性别分配车厢?
公共议题不能顾此失彼
在网上,此话题已经从单纯吐槽演进到男女车厢分置,在平台上发起的 " 软卧车厢安排乘客应按性别调整吗?" 投票结果中,认为 " 应该 " 的票数占据近 80%。能否避免与异性分配至同一车厢,难道一定要极端地按照性别分配车厢的方式解决吗?显然,这样的操作很有难度,而如果机械地执行避开机制,也会出现车厢铺位有的闲置有的拥挤情况,造成资源浪费。
改变机制和规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公共议题不能走极端,不能顾此失彼,需要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平衡大多数公众利益。现实中的情况,也比想象中复杂,比如一家人出行、夫妻同行、不同性别谁先谁后订票的情况等。一旦涉及到公共群体和公共规则,便不能只顾一端,只惠及一方利益。
当然,我们仍然期待,对于此类情形能够根据技术、车厢设计等,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地进行改进。比如,对于乘客的安全担忧,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在软卧车厢内设置报警装置的方式,来保障乘客的安全;如果在隐私保护方面有顾虑,同样可以考虑通过在每个铺位安装拉帘等方式,满足人们保护隐私的需求,用更加周全的服务来缓解乘客焦虑。
当前,这一事件是否会让铁路方面考虑调整铺位的分配方式,尚不得而知。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相信购票平台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化解类似的乘车尴尬。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