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请用手机拍摄车牌号 …… 再拍一下受损部位 …… 核对一下双方驾驶证信息 …… 双方一起拍照 …… 过一会儿责任认定书会通过短信发送到手机上,稍后保险公司理赔专员会为您服务。"
25 日,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e 路通 " 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服务中心,接线员通过视频仅用 5 分钟,就完成了一起发生在 312 国道惠山段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双方当事人很快撤离现场,也不用跟交警和保险理赔员见面。
从当天起,无锡交警 "e 路通 " 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链条交通事故处理新机制。
传统模式:烦心操心堵心
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强介绍,2022 年我市共受理交通事故 36.1 万起,其中轻微交通事故 28.2 万起,占比 81%,涉及 56.6 万当事人。按照传统事故处理模式,当事人需自己尝试和交警部门、保险公司、维修企业、医院、路救基金等多方对接,流程繁琐,耗时耗力,矛盾突出。而且在路面长时间等待和处理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为缓解交通压力,交警部门要求市民遇到轻微交通事故后,双方即刻拍照,并迅速撤离,以免影响道路通行。但后续的责任认定、保险理赔等环节一样不能少,需要市民多趟往返处理窗口才能解决,不胜其烦。
为此,市公安局聚焦痛点、攻克难点、打通堵点、堵住风险点,研发集 "e 定责、e 救援、e 调解、e 理赔、e 事通、e 宣教 " 六大场景于一体的 "e 路通 " 交通事故处理服务平台,通过 " 云上办 ",群众现场处理事故时间由数小时缩短至 5 分钟,整个流程不再烦心操心堵心。
" 云上 " 处理:省时省心省力
据了解,当轻微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可通过 " 交管 12123"" 平安无锡、太湖 e 警、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号 "" 报警短信链接 " 任意一种渠道,与服务中心视频连线。中心设有接警、定责、理赔、视频、警情调度、远程调解等 6 类 25 个专业坐席,交警、保险、路救、人民调解线上值守,共同为当事人提供事故处理服务。依据接警坐席视频采集的现场证据、当事人描述和周边视频监控等信息,交警远程快速认定双方事故责任,5 分钟内可出具事故认定书,无需当事人现场签字。
"e 路通 " 与主要保险公司报案理赔系统互通,可一键同时完成公安报警和保险报案 " 双报 ",当事人凭定责短信即可到全市 700 余家保险合作维修企业,享受维修直赔、无忧取车服务。对需要救援、救治的,平台也联动调度保险合作维修企业就近拖车救援,调度保险合作医院开放急诊急救绿色通道,道路救助基金在线垫付,跟进处理住院医疗费用垫付申请。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施飚透露,自 2022 年 9 月全链条交通事故处理新机制在市区试运行以来,已累计远程视频处理交通事故 2.5 万余起,保险直赔 1.5 万余起,人伤现场调解直赔 6100 余起,直赔金额超过 7000 万元,群众满意率达 100%。目前,日均视频远程快处轻微交通事故 350 起,占市区轻微交通事故总量的近 80%,节约 50% 以上的出警量,为保险公司减少了 30% 的现场勘查量和 20% 的轻微人伤线下理赔量,也消除了事故处理中的 " 黑中介 "" 黑救援 "" 黑医疗 " 等黑色产业链。下月,新机制还将在江阴和宜兴实施。
即将在国内推广应用
有市民担心,如果一方是外地车辆,事故也能在无锡的 "e 路通 " 平台上解决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大队副大队长房子元说:" 不用担心,完全可以。这正是新机制在国内领先的地方。"
无锡交警 "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 " 的底气来自于系统汇聚了全量数据,赋能智慧交管。数据是 "e 路通 " 的核心支撑,系统整合汇聚公安、保险、医疗 " 数据流 "" 业务流 ",打破信息壁垒、消除数字鸿沟,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深度合作,率先实现全国范围内驾驶人、机动车、保险公司数据全量共享,并接入 120 急救中心和 2 家主要医院医疗数据,实现简易事故线上闭环处理。"e 路通 " 通过数据互通和自动关联,不再需要当事人为事故跑东跑西,极大提高了处理效率,提升当事人服务体验感。
6 月 1 日起,公安部将在全国 36 个城市试点应用轻微交通事故线上视频快处模式。24 日,35 个城市交管部门百余人专程来锡观摩学习。
来源:无锡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