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3-05-11
他让“空中造楼机”惊艳世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13 日,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 " 空中造楼机 " 在海南自贸港首次亮相,它将用于加快建设海南第一高楼——高度达 428 米的海南中心项目。

" 空中造楼机 " 是代表中国建造最高科技水平的 " 大国重器 ",更是建筑行业内超高层建设的 " 必备法宝 ",中国 " 空中造楼机 " 技术全球领先。而这个让建造摩天大楼犹如 " 搭积木 " 的庞然大物,最初的研发团队只有 4 个人,现任中国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的王开强就是其中之一。

上百次试验铸就 " 大国重器 "

千吨建筑 " 工厂 " 随着大楼爬升

海报设计|胡欣

5 月 2 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武昌区临江大道的武汉长江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眼前,巨大的蓝色 " 钢罩 " 内就是新一代的 " 空中造楼机 "。

每当完成一层楼的施工,传统方式是将外围的爬架 " 加高 ",向上再架设一层脚手架,同时拆除已建好楼层所有的模板等材料,人工搬运或利用塔吊运往新楼层,费时费力。

运用 " 空中造楼机 " 后,操作架无需人工架设,施工区域通过顶升平台,2 小时内完成 4.4 米的 " 上升 ",所有材料可挂置在顶部设备架上,像 " 搭乘电梯 " 一样升到新楼层。

在施工现场,王开强戴着安全帽和工人们一起在 " 造楼机 " 主体结构中爬上爬下,确保 " 造楼机 " 顺利运行。据他介绍,利用 " 空中造楼机 ",4.4 米的结构层,200 名工人穿插作业,大约 5 天就可以施工完毕。而传统的超高层建筑,每一层施工需要花费 6 天甚至 7 天。

王开强 2009 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是中建三局引进的第一个博士。" 我们要像生产汽车一样,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建造大楼。500 米、800 米,甚至 1000 米,在云层之上,我们的工厂照样开工!" 刚入职时,王开强便被当时总工程师张琨的大胆设想震撼。如何沿着大楼 " 爬 " 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并且持续工作数万小时?最开始,建造这个 " 空中造楼机 ",没人敢想。

2009 年末,入职不满一年的王开强就被委以重任,成了顶模研发团队的关键成员,加入 4 人小分队主攻 " 造楼机 " 的研制。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王开强迅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课题负责人,10 多年时间,他带着团队做了上百次的设计和试验。

" 通过构造创新,我们让一块 3 厘米厚的混凝土可承载几十辆汽车的重量。" 由此,王开强及团队突破了技术难题,成功发明 " 混凝土微凸支点 ",帮助 " 造楼机 " 牢牢地 " 抱紧 " 大楼,快速爬升,稳稳屹立于云端之上。

遇到问题 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 造楼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

王开强与 " 空中造楼机 " 合影。

" 在项目现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系统接驳和调试。" 王开强介绍,初代 " 造楼机 " 的数字化水平较低,因此需要较多的人力去调试。

2014 年,某项目百米高空的一次惊险经历令王开强终生难忘。

顶升过程中,监测系统突然报警,5 毫米、10 毫米、15 毫米 …… 数据显示,近 2000 吨的 " 空中造楼机 " 正在倾斜,即便工人们迅速启动所有制动,但倾斜仍在加剧。" 快撤!" 几秒钟内,王开强迅速反应,用对讲机通知平台上的同事快速撤离,而他和项目总工两个人却留了下来,紧盯着监测系统,20 毫米、25 毫米 ……5 分钟后,警报停止。那一刻,两人瘫坐在地。

危险解除后,王开强从地上爬起来,一项项去排查。线路正常、油管正常、模板和结构正常 …… 待所有内容核查完毕后,已是深夜。而这次危机最终被证实是监测数据显示故障。

在初代 " 造楼机 " 普及的那几年里,王开强的手机 24 小时不关机," 造楼机 " 要是有问题,他第一时间就奔赴现场。" 我总和同事说,有事就到工地找我,造楼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王开强调侃道。

从摩天大楼到高层住宅

" 空中造楼机 " 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运用

王开强观看第四代轻量化顶模在海南运行使用的过程。

4 月 13 日那天,王开强坐在办公室中,全程观看了第四代轻量化顶模在海南运行使用的过程。" 每次看到又有新项目用上了‘空中造楼机’,我都觉得很骄傲。"

2017 年,王开强带领团队赴海外投标项目,但却没有得到业主重视。然而,当他拿出基于 " 空中造楼机 " 的全新技术方案后,一向严谨的德国设计师都感叹说:" 无法想象,中国的建造技术竟如此先进,你们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认识!"

同年,运用了 " 空中造楼机 " 的中国尊项目,528 米的主体结构封顶。该项目使用的 " 空中造楼机 " 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大型塔机与施工作业平台的集成。500 米以上高楼建造的世界性难题被中国人破解,施工安全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国重器 " 由此惊艳全球。

不仅如此,王开强和团队还针对量大面广的普通住宅建造,自主研发了新一代轻量化顶模平台。从摩天大楼到超高层建筑,乃至百米以内的高层建筑,已形成系列化建造解决方案,研发的尖端技术成果逐渐向常规房建项目普及应用,在全国多个住宅项目投入使用。

武汉以我为荣,我为武汉代言。当前,武汉正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王开强在建筑领域深耕 10 余年,他与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四代 " 空中造楼机 ",打造了 20 余座 300 米以上的地标建筑。" 现在武汉的高楼建设都运用了我们的‘造楼机’。" 王开强表示,他将牢记建造报国的初心使命,用核心科技代言 " 中国建造 ",用更高水平的快速建造、智慧建造、绿色建造、优质建造、安全建造服务武汉建设发展,真正以 " 大国重器 " 助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汉篇章。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标签

海南 大国重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