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发展水平。在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现代快报记者围绕吃穿等日常生活主题,探访江苏各地的特色博物馆。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和常州纺织博物馆,便是点题 " 穿 " 字,藏品还原出了各地各时期人们的服饰特色。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这两家博物馆进行了实地体验。
△常州纺织博物馆 博物馆供图
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
开启一场 " 穿越之旅 "
△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
中国素有 " 衣冠之国 " 的美称,帽子不但起着防晒保暖的作用,还象征着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如今在时尚界,帽子也始终起到了 " 画龙点睛 " 般的重要作用,成为第一时尚单品。从代表身份地位的冠帽到巴拿马草帽,从充满历史气息的点翠头饰到诠释英伦风情的唐顿庄园帽饰,从印第安鹰羽冠到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帽饰 …… 在富美帽饰博物馆参观,仿佛经历了一场 " 穿越之旅 "。
△南通市富美帽饰博物馆内
5 月 11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南通新康路 98 号的富美帽饰博物馆分馆探访,该馆即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在序厅内的墙面上展示了四幅虎兔再造纤维生肖图," 这是由富美公司设计师利用制作帽子多余的材料,运用不同工艺完成的创意作品,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寓意。这种做法体现了博物馆创始人把垃圾变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每年两件制作,当持续 50 年以后,这样的作品就是 100 件。" 博物馆讲解员耿娜说。
据了解,富美帽饰博物馆是由富美公司创始人孙建华(帽子哥)于 2019 年创办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2006 年,在富美公司成立十周年时,他开始了他的帽子收藏之旅。近十七年的坚持和积累,才有了这些藏品,做成了这个细分领域里唯一一座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帽饰专题博物馆,是一个集多维文化于一体,从场域特点到情景艺术的美学空间。分馆包括一代昭度、顶上风华、世界大同、巧手天工、百工志业、时尚宠儿、富美智造多个展厅,借助数字科技,以多样化和艺术化的形式展示古今中外的各种帽饰以及当代帽饰设计作品。
博物馆内,一件晚清时期的蒙古族头饰颇为 " 吸睛 "。该头饰高 35 厘米,上面点缀着鲜艳的红珊瑚、孔雀石和绿松石等,显得繁复精致、雍容华贵。" 这是蒙古族女子结婚时所用的一种礼冠,后来被贵族妇人垄断,通过佩戴这种头饰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 耿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上面点缀的这些红珊瑚、绿松石等,在他们的民族文化里是祥瑞之物,代表着幸福吉祥。通过这些帽饰的特征,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方的文化风俗。
△晚清时期的蒙古族头饰
虎头帽是中国儿童服饰中别具特色的童帽样式。博物馆内展陈了多顶晚清民国时期的虎头帽,顶部是立体仿生虎形,虎眼有神,憨态可掬。帽身下垂,起着保护头颈和保暖的作用。整个帽子色泽丰富鲜艳,颇为讨喜。据介绍,虎头帽是孩子出生、满月时亲友们馈赠的常见礼物,长辈们将希望和祝福倾注在这顶小小的虎头帽里。帽子缀着的铜铃,既是一种装饰,同时也是安全的信号。
△虎头帽
"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由于当地生长的托奎拉草柔韧性强,所以编出的巴拿马草帽轻便又透气,不易变形。" 耿娜说,为了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体验,馆内其中一展厅采用整体艺术造景的方式,让观众可以在模拟自然的空间里了解草帽编织的原材料,以及各种草帽的制作工艺。
" 富美帽饰博物馆不仅会收藏过去,也会为未来收藏今天。希望这个空间能带给人们灵感的启迪,拓展人们对世界帽饰文化的认知,带给人们愉悦的体验,并力争成为这一细分领域里世界一流的博物馆。" 耿娜说,今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分馆将正式开馆并对外开放,届时将给参观者带来一场全新的体验。
常州纺织博物馆:
来一趟纺织文化之旅
常州是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和优秀的纺织企业。古运河畔的常州大成三厂旧址里的常州纺织博物馆,向大家展示着中国纺织的悠远历史。
△常州纺织博物馆
常州纺织博物馆拥有常设展、临展馆、文创馆三大主题展馆。据展馆讲解员陆静娴介绍,常设展包括科普馆、锦绣馆和常州馆,围绕 " 经纬艺术﹒时空之旅 " 为主题,与东华大学合作,历时 3 年,通过实物征集、图文编纂、文物复原、传世收藏和全球寻宝等多种方式,搜集馆藏品 2000 余件,讲述了从纤维到纱线、从面料到服装、从中华历代服饰到各国传统服饰,从红星照耀百年纺织到科技进步文明演变,给参观者们带来全方位纺织文化体验。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视野的是一幅巨型艺术品绒绣——弘阳 1936 全景鸟瞰图,这是我国室内最大纤维艺术壁挂装置之一。据介绍,整幅作品长 10 米、高 3 米,采用羊毛、羊毛混纺和棉线等材料,光毛线耗材高达 1500 余团,重 100 余公斤,由 15 位专业人员历时半年完成。一走进科普馆,两面巨大的红蓝织线装置,瞬间将参观者们带入纺织的经纬之间。线条的光影与色彩叠加,极具时尚感,成为该博物馆的网红打卡点。
科普馆演绎纺织的千年文化,浓缩了从古至今纺织行业的兴衰史。在展厅里展示着一台宋代立织机的复原品。" 说起古代的织机,大家通过影视剧大多了解到的是那种大型的斜织机,很少有博物馆会有这种踏板立织机。" 陆静娴介绍说," 我们通过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1:1 的还原了立织机。这种立机子具有占地面积小,机构简单,容易制造等特点,多用于织制结构简单的毛、麻、棉等大众化织品。"
△宋代立织机(复原品)
锦绣馆则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各式服饰。其中,中国历代服饰部分,展出了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 25 套服饰。陆静娴介绍说,展馆内的每一件服装复原品都是有历史考证的。以唐代大袖衫为例,就来自于唐代周昉绘制的《簪花仕女图》。历经四个过程,做成 3 套复原品后再优中选优,最终呈现在展厅内 25 件套中国历代服饰复原品。
△常州纺织博物馆 博物馆供图
" 这件黑色的织金锦半袖衫,在众多色彩华丽的古代服饰中看似默默无闻,实际上却是最费心血的。" 陆静娴说,元代是中国织金锦的鼎盛期,不仅织金锦风靡天下,织物饰金也较为时尚,大量使用盘金、钉金等技法,缂丝也会加金,就连毛段子也要以金织纹。而元代以后,织金锦的这一盛况也就消失了。
△元织金锦半袖衫(局部)复原品
陆静娴介绍,这件复原品的亮点采用数码编程完成花版制作,大提花数字织机织造,完美地复原出元代织金锦纺织品。" 看,玄黑底色的金线,织成了花枝雀鸟,在灯光聚焦之下,金光摇曳,鸟雀花枝像是立体的。"
博物馆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厅,展陈了来自我国西南地区 14 个少数民族的系列服饰,全部是真品,十分珍贵。在西洋服饰部分,展出了 30 套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当今的服饰。据悉,这些西洋服饰都是东华大学在海外寻宝寻来的,直观表现了服饰文化变化的脉络。
△明代水田衣局部(复原品)
在博物馆里还特设了一个 " 常州馆 ",复原了大成三厂的老车间,把 100 多年前的纺织设备搬进来,通过常州老照片、印染、绣花等常州纺织 " 记忆 "," 情景再现 " 常州在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城市特色。
据介绍,常州纺织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开馆,届时将会展出更多重量级的藏品,敬请期待。
现代快报 + 记者 严君臣 花宇 葛小林 文 / 摄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