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缺了水,再好好管理一下病虫害,这茬麦子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岱岳区范镇洲昊绿色家庭农场负责人杨运洲和妻子对于夏天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多了一份信心。
别看现在杨运洲手指粗糙,皮肤黝黑,脸上也出现了深浅不一的皱纹,倒退十多年前刚退伍时,他还是个看上去满脸稚嫩、阳光帅气的大男孩。虽然妻子笑称他依然很帅气,他却不得不承认,十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让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沧桑。
过去:回乡创业,目标锁定现代化家庭农场
2008 年,杨运洲结束了 8 年军旅生活,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回乡创业。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彼时的他不知该从何入手。考虑到自己在部队时有驾驶、修理汽车的经验,杨运洲在泰城一家汽车修理厂干起了修理工。然而一年后,杨运洲的生活再次出现了转折。
" 当时赶上农忙回家,看到已经年迈的父母依然在地里干活,累得坐下不想起,躺下起不来,心里十分难过。" 杨运洲说,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农村大部分家庭的农活都要依靠年迈的父母操持,年轻的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 那时我就想,如果长此以往,以后土地还有人耕种吗?" 想到这里,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杨运洲下定决心回家乡种地,发展农业。
军人退伍不褪色,说干就干。" 在部队的时候就看新闻说到很多地方开始搞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而当时老家机械化程度却很低,我觉得发展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是一件很有前景的事。"2010 年,杨运洲在村里承包了几十亩土地,购置了收割机、拖拉机、铲车等机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现在:年产粮食 400 多吨,基本实现农作物种植全机械化作业
" 从承包土地到购买机械,不仅投进去了我所有积蓄,借钱也借了一圈,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连进城的 7 元钱路费都没有。"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难,杨运洲感慨,当时周围的亲戚朋友对他的这个决定都不支持,尤其是父母,认为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儿子好不容易走出了农村就不该再回来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骨子里倔强的杨运洲偏偏一意孤行。
就在杨运洲创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在人社部门的创业扶持政策帮扶下,10 万元的无息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迅速到位,为他解了燃眉之急。有了资金的助力,杨运洲沉下心一心研究农业知识、学习各项农业机械操作。如今,在杨运洲的家庭农场院子里,停放着拖拉机、深耕机、运输车辆、打药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机械,凭借这些现代化机械,杨运洲基本实现了农作物种植全机械化作业。
那么机械化到底带来了多大的便利?杨运洲说,以一家农户种植五六亩地农作物为例,播种时一家四五口需要前前后后忙活一周左右,而使用大型播种机,只需要开车一个来回,几分钟就可以全部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尝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甜头的杨运洲,一步一步打造着自己的理想家庭农场。2019 年,杨运洲还考取了中级农艺师,从一个门外汉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新农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杨运洲的家庭农场现在已承包土地 400 多亩,每年粮食总产量 400 多吨,年用工 1000 多个,极大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今年,杨运洲还成功获评第三届泰安市 " 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 "。
将来:实现智慧化种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果说规模化、机械化只是杨运洲现代化家庭农场的第一步,打造循环绿色农业,是他多年经验积累后给家庭农场贴的另一个标签。近年来,杨运洲开始尝试将废弃的小麦、玉米秸秆收回,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酵后生成的营养丰富的秸秆饲料来养殖牛羊。养殖过程中再把牛羊产生的粪便经过晾晒、发酵制作成有机肥料还田,供给农作物生长用肥。其中一部分养殖粪便还可进入沼气池,充分利用环保节能的沼气,解决生活区生活用气。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是非常好的生物防虫制剂,抽取沼液把沼液喷洒在农作物上,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害虫,还可代替农药,让农作物更加安全 …… 这样整个家庭农场形成了一个循环绿色发展的经营模式,同时提高了耕地质量,保证了生产的农作物绿色健康。
" 这个是我们家庭农场种植的无公害大米,此外,小米、玉米、五谷杂粮等农作物我们都有自己的商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说到如今的发展,杨运洲眼里满满的都是自豪。对于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杨运洲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近几年,我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连片规模成型后,尝试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实行机械设备的自动化作业,可能到时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实现智慧种地。" 杨运洲说,除了智慧化种地,他还将增加畜牧养殖量,加大家庭农场产品的深加工,让一、二、三产业可以融合发展。
暮春时节,泰汶大地,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杨运洲站在绿油油的麦田前,熟练地操控着植保无人机,为一望无际的麦田喷洒农药。这里不仅仅是他用汗水和努力浇灌的土地,更是孕育着他作为新一代农人希望的土地。创业道路还很长,杨运洲和家庭农场的故事在这里还将继续下去。
记者 : 杨文洁
摄影 : 隋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