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原院长、著名作曲家王世光,于今年 4 月 28 日早晨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 82 岁。王世光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歌曲《长江之歌》、歌剧《第一百个新娘》和《马可 · 波罗》等,蜚声中国乐坛,其中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长江之歌》广为流传。对于兰州人民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他创作的《黄河 兰州》。王世光生前曾多次来兰州,并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与青年师生的音乐 " 碰撞 "
2010 年王世光被聘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并于当年 4 月份来到兰州,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授课。在此期间,他不仅举办学术讲座,而且与学院青年师生分享交流音乐创作心得,并为学生们的指导修改音乐作品,这位 " 大咖 " 的授课,当时让学校师生们感到收获满满。
" 作为学院兼职教授,先生多年来支持音乐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作曲人才的培育,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回忆起与王世光交往多年的点滴,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赛音感慨万千,他的去世是中国音乐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声名卓著、德艺双馨的王世光先生,先生遗范必将永存人间,烛照后世。
在授课闲暇之余,王世光喜欢游览兰州黄河风情线、五泉山、白塔山以及周边的景点,亲身感受兰州这座黄河之都的魅力。赛音回忆,王世光也对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以及西北的地域风情等颇感兴趣,并经常与之探讨交流,这激发了他继为长江作曲之后又为黄河母亲河创作念头,也为后来创作《黄河 兰州》提供了灵感。
后来赛音曾多次去北京出差,给王世光打电话拜访,他会邀请赛音去家里做客。" 王老师夫妇非常热情,我们聊起他在兰州教学的那段日子,能给音乐学院培养人才,王老师认为非常充实且很有意义,他也会关心兰州的发展建设情况 " 赛音说。
带病创作《黄河 兰州》
在 2015 年,甘肃省准备打造一台名为《梦回敦煌》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前期邀请了王世光来兰州洽谈创作事宜。
" 他来兰的当晚,我闻讯第一时间去看望了王老师,见面后王老师非常高兴,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可以感觉到他对这部作品充满着激情与期待。" 赛音说。但是之后回北京没有多久,王世光就生病了,后来因为病情原因,很遗憾他不能参与此次创作了,最后他推荐了郑冰来作曲,也就是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这部作品。
2022 年,兰州市准备打造《黄河 兰州》这首歌曲,考虑到王世光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以及与兰州的情缘,决定邀请他领衔创作,便委托赛音联系王世光创作这首歌曲。
于是赛音立即与王世光进行了沟通,由于他多年的病痛,整个人身体状态很虚弱,但是说明邀约创作《黄河 兰州》歌曲的事之后,他欣然答应了,并对黄河母亲河创作题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他也想完成自己当年的心愿,不想为此留下遗憾。
赛音介绍,这首歌与当年的《长江之歌》遥相呼应,首先通过圆号厚重沉稳的音色引入前奏,各种铜管乐器以及合唱不断交织,在抒情委婉、富有调性变化的旋律框架下,奏响了一幅黄河母亲河的交响音画。细腻、甜美的民族女高音独唱更好地体现了兰州这座城市的温润与包容,而且歌词也结合兰州古往今来的灿烂历史与地域文化,同时展现了兰州崭新景象与黄河儿女昂扬奋进的风采。
" 王老师平时做事教学非常严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更是追求精益求精,带病创作,这让我十分感动和敬佩,每次听到《黄河 兰州》大气磅礴的音响在舞台上呈现时,就会想起王老师的音容,无不为之动容。" 赛音感慨。
" 两山相望 一条黄河 依依深情流过 流淌丝路花雨 浇灌满城春色 横刀跃马的英雄 千古雄风气壮山河 啊 兰州 共有的家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啊 兰州 美丽的家 黄河 永远的幸福河 ……" 王老虽已离去,但是与兰州结下了深深不解的 " 情缘 ",《黄河 兰州》也会像绵延不绝的涛声一样,永远响彻美丽的黄河之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南永涛
一审丨编辑 安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