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3-05-17
一口气上调170元/粒 片仔癀深陷“业绩不好就涨价”怪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新快报记者 梁瑜

" 片仔癀 " 最近深陷舆论风波。其先是经历了史上最大幅度的提价,股价冲上顶峰一度涨停。然而没多久就 " 后院起火 ",片仔癀生产企业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现副总双双被查。业内质疑片仔癀每次公司业绩不好就涨价,背后是多元化发展不顺和过度依赖大单品片仔癀的问题。

20 年间多次涨价,从每粒 115 元到 760 元

5 月 5 日晚间,片仔癀发布公告称,鉴于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公司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从 590 元 / 粒上调至 760 元 / 粒,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 170 元 / 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上调约 35 美元 / 粒。

片仔癀锭剂是该公司主导产品。据西南证券统计,2004 年 -2020 年,该产品共提价 19 次(包括内销和外销),国内零售价从 325 元 / 粒升至 590 元 / 粒,上次提价在 2020 年 1 月,提价幅度为 60 元 / 粒。此次片仔癀锭剂零售价一口气上调 170 元,涨幅达 28.8%,创下其近 20 年来最大调价幅度。

记者梳理发现,片仔癀在 A 股上市后,20 年间官方发布涨价公告 18 次,从 115 元 / 粒一路涨至 760 元 / 粒,涨幅达 561%。1999 年 3 月,片仔癀还是 110 元 / 粒,20 年间每次上调的价格也由每粒 5 元到每粒 10 元、20 元、30 元、40 元、60 元,此次价格上调更跃升到 170 元 / 粒。上一次涨价就在 2020 年 1 月,提价幅度为 60 元 / 粒,达到 590 元 / 粒。

片仔癀出口零售价和出厂价也经历了多次价格上调。据西南证券研报统计,20 年间片仔癀出口零售价一共提价 10 次,从 14.5 美元 / 粒提升到了 51.8 美元 / 粒,提升幅度为 257%。从出厂价来看,根据公告推测,从 2004 年以来一共提了 10 次,从 125 元 / 粒提升到了 390 元 / 粒,提升幅度为 212%。

此次涨价创造了历史涨价幅度之最之余,也带动了股价应声上涨。5 月 8 日,片仔癀开盘一字涨停,报收 301.19 元 / 股。5 月 9 日,片仔癀盘中股价最高达 321 元 / 股,为近 4 个月来最高水平,当日报收 312.95 元 / 股。

前脚涨价,后脚公司高管被查

片仔癀前脚刚宣布史上最大幅度涨价,后脚公司两位灵魂人物就被查。

5 月 10 日,中共漳州市纪委深夜通报了两份审查公告: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杰,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丛盛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两人正接受漳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

据了解,通报中提到的漳州市九龙江集团直接持有片仔癀药业 51.3% 的股份。而被查的两人都是自上世纪 80、90 年代起就在片仔癀任职的老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潘杰于 1987 年 9 月进入漳州制药厂工作,任进出口部经理。1999 年 5 月起,潘杰历任片仔癀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直到 2014 年 12 月才去往片仔癀的控股大股东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2021 年 4 月,潘杰接棒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然而仅 8 个月后,潘杰辞去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另一位被查的高管刘丛盛是 1991 年 8 月便进入漳州制药厂工作,从一位车间科员,后在公司药物研究所、供销科、市场部、营销中心任重要职位。2017 年 10 月起至片仔癀发布 2022 年财报时,刘丛盛一直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职位。

片仔癀两位高管被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的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下跌 2.7%。片仔癀 5 月 11 日、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 5 月 12 日分别发布公告,但都没有提及两人被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的具体原因。但有业内人士表示,潘杰和刘丛盛早年的工作经历都与市场销售有关,或与被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相关。正是两人任职期间,片仔癀被运作成为吊打金价、比肩茅台的 " 神药 "。

片仔癀被神化成奢侈品、理财产品,已成 " 药中茅台 "

被称为两粒片仔癀抵一瓶茅台的 " 药茅 " 片仔癀到底是什么?

其实,片仔癀是闽南方言,仔是语气词,癀是热毒肿痛等炎症的统称。传统片仔癀是锭剂,每锭 3g,是经特殊炮制工艺制成的干燥制品,质地坚硬,既可口服,亦可外用。据其说明书,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类炎症。许多闽南地区本地人及南洋华侨都将此药当作 " 镇家之宝 "。1965 年,片仔癀被国家中药管理局和国家保密局列为绝密级国家重点保护中药制剂,配方保护期为永久;1994 年又被列为国家中药一级保护品种。坊间有 " 熬最晚的夜,喝最烈的酒,吃最贵的片仔癀 " 的说法,片仔癀一度被认为可以解酒保肝,甚至有 " 喝前一粒,千杯不倒 " 的说法。

不过,相对于不菲的价格,片仔癀的疗效就显得普通得多。"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 " 的功效并没有太多独特性,那些坊间说法也没有实质证据可验证。

不过,业内戏谑,买片仔癀的人,从来不是吃片仔癀的人。被炒作成 " 药中茅台 " 的片仔癀,因为频繁涨价,已经成为有钱人拿来送礼、收藏的 " 奢侈品 ",还有不少人拿它当理财品,这才有了价越涨越好卖的现象。

涨价背后是多元化发展不顺、业绩增长乏力

虽然片仔癀发布公告称提价原因是产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涨等,但业绩增长乏力导致片仔癀 " 扛不住了 " 被业内认为是本次大幅提价的原因。据片仔癀财报,2022 年总营收 86.94 亿元,同比增长 8.38%;归母净利润为 24.72 亿元,同比仅增长 1.66%。不论是总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幅度,都是 201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业绩增长乏力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片仔癀药业还深陷业务发展偏重的问题。片仔癀药业也曾想过多元化发展摆脱对大单品片仔癀的过度依赖,但时至今日,公司其他业务开展得不算顺利,化妆品、日化产品及食品两大板块的营收至今不足 6 亿元,片仔癀系列产品仍贡献着高达 92% 的净利润。

此外,片仔癀的安宫牛黄丸业务发展不顺。据片仔癀 2022 年财报,包含安宫牛黄丸的 " 心脑血管用药 " 仅实现收入 1.655 亿元,占营收比例不足 2%;而心脑血管用药毛利率只有 47.15%,相比肝病用药片仔癀系列产品的毛利率 80.9% 差距较大。

片仔癀的化妆品业务也逐渐乏力。据财报显示,2021 年片仔癀的 " 化妆品、日化业 " 的营收为 8.414 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 10.49%,毛利率为 67.01%;但 2022 年 " 化妆品 + 其他 " 业务实现营收仅为 8.029 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 9.24%,毛利率为 60.6%。

此外,片仔癀日化业务还遭遇质量危机。今年 1 月 17 日、1 月 29 日,片仔癀旗下日化品深抗敏专效滋养牙膏 2022 年曾两次被国家药监局监督抽检发现菌落总数超标,其中一次超标竟达 14.4 倍。2020 年 4 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称,片仔癀品牌皇后牌片仔癀保湿滋润蜜菌落总数超标 16 倍。

因此,公司不得不将提振业绩的希望继续押在片仔癀身上。

依赖涨价来提升业绩的操作恐提前透支未来需求

涨价对于片仔癀来讲,并不陌生。片仔癀过去几年进行的数次提价操作,都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正向加成。2005 年,片仔癀对产品提价 5 元 / 粒,当年片仔癀的营收增速便由 2004 年的 18.68% 飙升到 65.22%,归母净利润则直接由下滑变为翻番;2016 年、2017 年片仔癀接连两次上调价格,2016 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从 2015 年的 6.35% 上升至 14.88%,2017 年进一步上升至 50.53%。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原材料的稀缺及药方的保密性使得片仔癀价值倍增。片仔癀系列产品所需药材包括麝香、牛黄、蛇胆等,稀少名贵,近年来价格持续缓慢上涨,对外宣称的涨价理由是有的。假设毛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本次提价理论上可以为公司带来 18% 的净利润,将为公司带来显著的业绩弹性,对片仔癀的营收和利润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依赖大肆炒作和提价来提振业绩的做法,只会提前透支片仔癀的未来需求。如此高价位运行产品,公司需要慎重测算市场接受能力,市场若不接受如此高的涨幅,必对片仔癀产品形象产生伤害。

相关标签

片仔癀 漳州 涨停 a股 开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