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17 日是第 19 个 " 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的主题是 "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目前,高血压 " 年轻化 " 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全科医学科举行了联合义诊,为广大患者免费解疑答惑。专家提醒,如果高血压不治疗,平均寿命有可能缩短 20 年。
28 岁年轻人,血压快 " 爆表 "
28 岁的周先生体检时,血压几乎 " 爆表 ",达到了 200/150mmHg!周先生有点不相信,反复测了几次后,都是差不多的结果。他立刻赶往当地医院急诊就诊。经过静脉用药控制住血压,并完善了头颅 CT 排除了脑出血后,周先生才算初步解除危险信号。周先生表示,之前一点头晕头痛的感觉都没有,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成了高血压患者了,他来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孙伟主任医师处就诊。
孙伟主任医师详细了解后发现,周先生 1 米 75 的身高,体重却已经逼近 200 斤,平时也有熬夜、吃夜宵的习惯,这些都有可能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因为患者太年轻,孙伟主任医师建议周先生住院进一步完善检查,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刚入院时周先生的血压依旧很高,维持在 180/110mmHg 左右,后又进行了肢体动脉检测、中腹部 CTA、头颅磁共振、颈部动脉彩超、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卧立位试验、OGTT 试验、睡眠呼吸监测等一系列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周先生其实已经患高血压有很长时间了,长期的高血压使他的血管弹性变硬,心脏的左室壁增厚,好在肾功能和头颅磁共振还没有明显异常。结合检查结果,周先生患者诊断多种疾病:高血压 3 级(重度)、高脂血症、颈总动脉斑块和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孙伟主任医师表示,周先生通过降压药物和调脂药物进行一段时间规范的治疗,血压基本可以控制在 140/90mmHg 以内,但出院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运动处方,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减重并改善生活习惯。
为什么高血压盯上年轻人?
孙伟主任医师表示,根据数据统计,我国 "90 后 " 群体,大概 25 岁至 34 岁的年轻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超过 20%!这可能与高盐饮食、肥胖、吸烟酗酒和压力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在年轻人普遍外卖、烧烤盛行,摄入盐、动物肉类、油脂类食物过多,蔬果摄入偏少,再加上精神压力大、应酬聚会多,酗酒熬夜频繁,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剧了高血压年轻化趋势。
在日常自测血压时,如果偶尔一次结果偏高也不必太过担心,一般来说,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若 3 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高压)高于 140 mmHg 或舒张压(低压)高于 90 mmHg,则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发现收缩压高于 180 mmHg 或者舒张压高于 110 mmHg 时,不及时处理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此时要去医院急诊就医。
高血压不治疗,平均寿命缩短 20 年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安静状态时,非同日连续三次测量,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有种说法是,高血压不治疗,平均寿命缩短 20 年。心内科主任医师徐东杰告诉记者,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可引发多种疾病。比如 70% 的卒中与高血压有关系;高血压使冠心病危险增加 2.6 倍;50% 的心机梗死与高血压有关系;高血压使心力衰竭危险增加 6 倍;78% 高血压患者伴有眼底病变,严重可以引起失明;单纯高血压持续 15 年,约 42% 出现肾脏损害;重度高血压可使尿毒症危险增加 11 倍。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有 2.45 亿,但是 10 名患者中仅有 1 人血压控制良好。因此,高血压治疗治疗不仅关注血压达标率,更要注重心脑肾血管保护,这样才能远离危险。
【误区一,没症状不治疗?】
高血压患者前期或是轻症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如经常头晕、头痛,或胸闷、心悸等),因此有些人认为高血压无需治疗。孙伟主任医师表示,高血压一旦表现症状,常常会伴随着突发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风等致命性疾病,如果长时间不干预是相当危险的。
很多年轻人血压如果是一过性轻度升高,及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大多数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已达到高血压 2 级、3 级,或者已改善生活方式,血压依然不能恢复正常,就需要进入强化降压阶段,进行药物干预。
孙伟主任医师提醒,治疗前还需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肾动脉狭窄或者肾上腺结节就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此类高血压不仅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会因为服用降压药出现副作用,通过手术等方法去除原发疾病后,血压往往可以恢复正常。而对于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根据血压水平安全地调整降压药物。孙伟主任医师提醒,在接受规范降压治疗后,切莫因为血压的暂时下降而自行停药,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
【误区二,血压正常了,药就不吃了】
徐东杰告诉记者,不少人确实也关注自己的血压,但是采取的是比较随意的态度,血压高了吃吃药,血压正常了,又停药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目前还缺乏对高血压病因的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用降压药。只有通过长期规范治疗,才可能使血压达到或接近目标血压,预防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要坚持定期随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观察降压疗效,监测各种危险因素,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误区三,老年人血压不需要控制?】
徐东杰告诉记者,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长期以来,由于相关研究证据不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最佳血压控制目标一直没有太明确。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不需要管理血压。老年人高血压有自身特点,降压也因人而异,因此相对青壮年来说,老人的血压管理,更加强调个体化。通常来说,80 岁以下的老人,可以将血压控制目标设置在高压 150 mmHg 以下。80 岁以上老人,目前尚没有太多科学依据来证实明确最佳的血压控制目标,通常来说,如果老人没有症状,血压控制目标可以在 150 mmHg 以下,甚至 160mmHg 以下也能接受。
家庭血压如何自测
1,选择高度合适的桌椅、使手臂与身体保持垂直,准备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初次测量请医务工作者指导
3,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吸烟、饮酒或喝咖啡,排空膀胱,至少休息 5 分钟。测压时患者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
4,坐位,双脚自然平放,找到肱动脉跳动的部位,将袖带的胶皮袋中心置于肱动脉上,袖带下缘距肘线 2-3 厘米,袖带必须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注意点:如果你是初诊或血压未达标及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测 1 次,每次测量 3 遍;连续测量 7 天,取后 6 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决策的参考。
如果你是血压达标且稳定的患者,每周自测 1 天,早晚各 1 次。
通讯员 胡静雯 侯雨萌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峻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