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 日起,南京正式进入汛期,6 月 1 日,将进入主汛期。如何安全度汛?5 月 18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南京 5-9 月气候总体偏差,可能出现较强降水集中时段,存在发生城市局部内涝的可能;局部地区需高度关注连续晴热高温天气,防止涝旱急转。当前,积淹水点整治、水库清淤、翻水线改造 …… 南京正在全力筑牢防汛抗旱防线。
△发布会现场
5-9 月气候总体偏差,防御城市内涝
南京位于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承接上游 175 万平方公里的来水,全市沿江、河、湖两岸是平原圩区,40% 的面积处于洪水威胁之下,是典型的洪水走廊,是全省唯一的全国 31 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
" 根据今年气象、水文部门的预测来看,从全国、全省层面看,气候年景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偏多。" 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处长李宗超介绍,预计南京 5-9 月气候总体偏差,总降水量 650~850 毫米,时空分布不均,主要江河湖库水位可能发生超警洪水,特别是可能出现较强降水集中时段,存在发生城市局部内涝的可能,要做好城市内涝防御应对各项准备工作。
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兼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丁仲平表示,南京逐级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体系,细化明确防汛、抗旱、防台风、流域性河湖、蓄滞洪区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以及 251 座中小型水库、419 个重点塘坝的市、区和街镇防汛责任人(行政责任人、主管单位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管理巡查责任人)。
清疏 5045 公里雨水管网,14 处积淹水点整治全力推进
对之前强降雨过程中出现的积淹水点,必须加强工程改造。
2 月初,南京组织各区各单位开展汛前检查,重点排查河道堤防、水库塘坝、城市易积淹水点、建筑工地、隧道地铁、居民小区等,确定市级重点险工隐患 59 处(江河湖库 12 处、城市易积淹水点 28 处、重点塘坝 19 座),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或度汛方案。完成长江 19 个重点岸段 131 公里水下地形监测,编制落实大胜关等 4 个防汛重点岸段防御方案。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高淳区水碧桥泵站、江宁区句容河、溧水区云鹤支河、长江八卦洲汊道河道整治增补 4 项重点防洪工程正在加快实施。14 项防汛消险、42 座水库清淤、16 条抗旱翻水线改造、20 座重点塘坝整治工程 5 月底基本完成。14 项积淹水点整治工程(10 项年内工程和 4 项跨年工程),预计 5 月底完工 9 项,主汛期前发挥效益。清疏雨水管网 5045 公里,清捞窨井 19.62 万座,疏通和修复雨水篦子 22.17 万个。
防汛抗旱两手抓,水库清淤、翻水线改造
今年夏天,南京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降雨偏少,加上预测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2 ℃,高温日数也较常年偏多,还需高度关注连续晴热高温天气,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5 月底开始,水稻种植进入育苗、插秧等用水高峰期,将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用水需求,科学合理调度河湖库水位,防止涝旱急转。提前做好骨干翻水线维护、引水沟渠清理、抗旱设备保养等抗旱准备,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丁仲平说。
据介绍,今年计划的 42 座水库清淤、16 条农村抗旱翻水线改造、20 座重点塘坝整治等抗旱工程总投资约 4 亿元,目前按时序进度推进,5 月底完成并发挥效益。同时加大工程调度,让全市主要江河湖水位能够满足正常引水需要。
南京水库数量众多、分布广,数量为全省第一,一直以来都是防汛重中之重。251 座水库均编制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及超标准洪水预案。严格执行汛限水位管理,落实好政府、主管单位、技术和巡查四个责任人,做好预测预报、调度运用、应急预案三个重点环节。
南京还编制了《秦淮河向石臼湖地区抗旱应急补水方案》,引长江水经秦淮河向石臼湖补水,保障溧水湫湖、高淳蛇山泵站等引水水源;同时完成全市 13 座中型水库供水保障 " 一库一策 " 方案,细化水库补水蓄水保水措施。
800 余支抢险巡查队伍 24 小时待命
防汛抗旱,还要强化物资和人员保障。据介绍,南京储备 " 三袋 "676.3 万只、块石 39.3 万吨、木材 4352 立方米、土工布 54.6 万平方米等,落实城市排涝移动泵车 74 台,增购 2 台大流量龙吸水;市级组建抢险巡查队伍 44 支 3084 人,各区落实抢险巡查队伍 763 支 29905 人。
" 当前南京已进入汛期,我们将科学调度水务工程,密切关注水雨情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做好秦淮新河闸、武定门闸、三汊湾闸等流域性枢纽和中小水库洪水调度。" 丁仲平表示,严格执行汛期 24 小时值班、日常巡查等制度,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防指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及时研判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根据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做好防汛应急处置。" 对城市易积淹水点、隧道地铁、下穿式道路、水库塘坝等重要部位制定针对性防御措施,在建工地、涉水工程等要逐一制定落实度汛预案,汛期加密巡查频次,优先预置抢险队伍物资,确保发生险情抢得早、抢得准、抢得住。"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编辑 陈海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