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野之风,讲述民族故事。
ZAKER 新闻湖北消息:5 月 23 日,第三届全国戏曲 ( 南方片 ) 会演就要 " 卷 " 起来了 ! 本次会演唯一的一台折子戏组合专场将同场汇聚四个少数民族戏曲剧种——有着鲜明恩施土家族风情的南剧《唐崖土司夫人》 ( 选折 ) 、让黔东南民俗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侗族大歌 " 跃然台上的侗戏《侗寨琴声》、以典型彝族音乐元素传达云南楚雄民风民情的彝剧《桂花表妹》和拥有丰富壮族民歌风味的壮剧《耍夫妻》将携手登上中南剧场,为江城观众带来一台好听、好看又 " 接地气 " 的戏曲演出。
南剧《唐崖土司夫人》由我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出演。22 日的媒体见面会现场,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唐崖土司夫人》艺术总监李爱民提到,南剧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其发展历程已有 300 多年历史,唱腔多杂有鄂西土家方言土语,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带有明显的 " 深山峡谷 " 之音。
据悉,《唐崖土司夫人》根据历史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唐崖第二十代土司覃鼎之妻田氏重用外乡汉人张云松,招其为婿,带领数十侍女赴女儿会并让其择婿成婚,更大胆改革土司兵制,使唐崖走向鼎盛的故事。除却南剧自身的艺术风格外,《唐崖土司夫人》还吸收了恩施其他非遗项目的精华,观众可以在这出折子戏中欣赏到撒叶儿嗬、板凳龙等艺术表演形式的魅力。
侗戏《侗寨琴声》由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主演。媒体见面会上,黔东南州歌舞团团长、《侗寨琴声》导演张华介绍称,侗戏有着 200 年发展历史,黔东南州没有自己的侗戏团,歌舞团承担着宣传发扬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包括侗剧的责任。
2021 年,该歌舞团与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一起打造了侗戏《侗寨琴声》。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该剧中,侗族牛腿琴、侗笛、侗族芦笙、侗族琵琶等民族乐器合奏出天籁之音,欢快美丽的侗族舞蹈也令人惊艳,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之欲出。当年 9 月,该剧登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舞台,收获音乐创作奖。
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侗族牛腿琴演奏家蒋步先看来,《侗寨琴声》值得所有观众观看," 这出戏融合了数十项国家级非遗文化元素,再加上已经有着 2500 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好听好看。"
好听,好看之外,还有鲜活的生活气息与接地气的风土人情。
由云南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主演的彝剧《桂花表妹》,通过媒婆阿香嫂给村里最漂亮的姑娘桂花做媒的故事,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择偶观,而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的所思所想,彝族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民风民情也随之跃然台上。
见面会上,云南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桂花表妹》编剧李垠谈到,作为云南省四个少数民族剧种之一,彝剧的魅力希望能借助南方会演的舞台传播到更遥远的地方。
据悉,彝剧是非常年轻的地方剧种,目前只发展了六十多年,因此彝剧的创作主要以现实题材为主,更多反映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话题,剧本故事贴近生活 ; 同时,彝剧充分吸收了彝族各支系的舞蹈特色,擅长载歌载舞,音乐类型丰富 ; 而在其语言风趣幽默 " 接地气 " 的同时,因台词唱段中大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彝剧也具有鲜明的美学性。
" 接地气 " 的还有 23 日晚即将同台亮相的壮剧《耍夫妻》。
《耍夫妻》将由广西田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带来,中心主任黄友江介绍,壮戏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在壮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杂耍技艺的基础上形成的舞台表演艺术。
《耍夫妻》移植自川北灯戏,经加工和提升后描写了一堆懒汉夫妻巧舌行骗被识破的故事。舞台上,南路壮剧的诗调、哭调、马隘调、采花调届时均会体现,而演员们自然的表演也会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让观众触摸到壮剧的魅力。
ZAKER 新闻 / 湖北出品
作者:黄影
编辑:周鑫
编审:力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