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3-05-24
甘肃公路博物馆成为我省首家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交通运输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为获得第二批 " 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 的单位授牌,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和省科学技术厅联合推荐的甘肃公路博物馆成功入选,成为我省首家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甘肃公路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展示、宣传于一体的全国首家公路专题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展示公路发展成果、传承公路文化、弘扬公路精神的职责,自 2016 年 9 月建成开馆以来,共接待各社会团体 600 个,参观人数 12 万余人。其中,馆藏有 1971 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原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的东方红 75 型推土机,是甘肃公路博物馆的 " 镇馆之宝 "。

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 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甘肃公路博物馆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安排部署,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科普教育阵地作用,不断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科普手段实现科普工作制度化、科普活动特色化、科普宣传矩阵化、科普队伍专业化、科普产品多样化的多元态势。通过开展科普讲解、科普流动展,开设交通科普栏目、制作科普海报、科普动画视频、科普故事讲述,招募小小科普讲解员、志愿辅导员组成 " 博物馆之友 ",开发交通科普产品等方式,创新开展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活动。以 " 公路科技周活动 "" 全国科普日活动 ""5 · 18 博物馆日 " 为契机,与地方院校、社区、军队、企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流动科普展,受众 5 万余人次。

未来,甘肃公路博物馆将全面发挥好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作用,积极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博物馆特色优势,通过以 " 数字博物馆 "" 流动博物馆 "" 博物馆现场教学 " 等方式实现科普长效机制,利用吉祥物 " 陇小路 " 不断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方式,积极开展 " 甘肃公路博物馆创新发展与科普教育规划研究 ",继续弘扬好、传承好、践行好 " 两路 " 精神、" 八棵树精神 ",切实在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一审丨编辑 李雪岚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汪世伟

相关标签

博物馆 甘肃 科技创新 教学 兰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