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公布,
3 名航天员即将出征。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中) 、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左)3 名航天员组成
看到公布的乘组照片,
有网友眼尖地发现,
怎么还有戴眼镜的?
这位 " 戴眼镜的 " 并非是职业航天员,
而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桂海潮,
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桂海潮
这是我国载荷专家
第一次作为航天员
完成空间站 " 首秀 "。
戴着眼镜上太空
这是我国第一次
有非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
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1986 年,
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一个普通家庭,
2014 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已有近 20 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
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
他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看简历 ↓↓
桂海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航天飞行器技术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5.09-2014.07,本硕博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07-2016.07,2016.07-2017.08,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7.09,入选北航 " 卓越百人 " 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教学科研情况
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10 名,已毕业 3 名。
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动力学、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其中 SCI 索引论文 30 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顶刊;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
据同事介绍,
桂海潮作为载荷专家 " 上天 ",
除了有丰厚的科学知识基础之外,
对航天飞行器的方方面面也都非常了解。
同时,
桂海潮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
他喜欢长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体育运动,
身体素质 " 特别好 "。
载荷专家是干啥的?
目前,
全球有航天员 540 余名,
分属于 18 个国家,
我国现役航天员有 34 名,
其中第一批现役 9 名(已退役 5 名),
第二批 7 名,
第三批 18 名。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
航天员的分工更加明确,
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
新增两个 " 工种 ":
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
飞行工程师负责太空站建设和维护,
主要来自科研部门、
高校的工程师或机械师。
载荷专家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主要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
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
桂海潮便是第三批 18 位预备航天员中的
4 名载荷专家之一,
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杨利伟介绍,
根据任务不同,
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也不同,
" 从视力角度来讲,
高度近视不行了,
低度的近视还可以,
我们现在招的几个载荷专家,
好几个都是戴眼镜的。"
相比于职业航天员,
对非职业的载荷专家航天员的要求
" 基本上达到门槛就可以了 ",
但同样要完成数千个训练单元。
未来还会有更多载荷专家
随着空间科学技术活动的深入,
空间科技活动越来越专门化,
载荷专家应运而生。
1964 年
前苏联 " 上升 1 号 " 飞船上,
费奥克蒂斯托夫成为第一位有效载荷专家,
他是一位航天设计师,
参加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进行飞船太空飞行的实际考察。
1972 年,
美国 " 阿波罗 17 号 " 登月飞行的航天员施密特
是第一位真正的载荷专家,
他是职业地质学家,
在对月球进行实地考察方面的优势远胜于其他航天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
国际空间站的出现,
为开展长期、可动态调整的研究任务提供了可能。
2011 年进入运营期后,
参与空间站任务的载荷专家
担负了专业性空间研究项目的具体实施,
比如空间生物学、物理学等专业性项目
以及部分新技术验证项目,
并在必要时指导飞行工程师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
2020 年底选拔的第三批航天员
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
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18 名航天员中有 7 名航天驾驶员、
7 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 4 名载荷专家。
2022 年 9 月,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已全面启动,
计划选拔 12 至 14 名预备航天员,
包括航天驾驶员 7 至 8 名,
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 5 至 6 名,
其中载荷专家 2 名左右。
截至 2023 年 3 月,
已完成初选阶段选拔工作,
共有 100 多名候选对象进入复选阶段。
来源:央视网综合中新网、新华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