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贵州仁怀,从商周时期,徐徐开启的酿酒历史,成就了中国酒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3000 多年的酒业发展史,积淀出仁怀深厚的酱酒文化,孕育出以茅台为杰出代表的酱酒品牌。品牌,记录光荣历史,展现企业的核心实力;品牌,承载文化价值,展现发展的魅力;品牌,代表产品品质,展现产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红色品牌,再到改革开放后春笋般涌现的行业品牌,仁怀酱酒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渐强的历程,正在向着民族品牌、国际化迈进。
目前,仁怀市共持有注册商标 15000 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 8 件,中华老字号企业 2 家,地理标志产品 1 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 件,贵州省著名商标 118 件,贵州省名牌产品 19 件。
众多注册商标的背后,是企业和企业家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结晶,是党委、政府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实施品牌战略的丰硕成果。
品牌的背后,连着产区的实力,带着时代的印记,伴随着祖国的崛起。
今天开始,仁怀市酒文化研究会将在 " 酱香仁怀 " 微信公众号、《仁怀酱香酒》会刊等媒体,开设 " 品牌故事会 " 专栏,陆续向读者呈现仁怀酱酒行业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展示产品品牌、挖掘品牌文化、推介产区品牌。
在白酒行业,说贵州黔酒股份,很多人会联想到其早年经历的一起知识产权官司。
这起由 " 乡巴佬 " 商标引发的诉讼,从某种程度上说,已成行业维权经典。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品牌保护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贵州黔酒股份公司,是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民营酒企之一,目前旗下拥有各类商标 500 多件。
贵州黔酒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方利说,那场旷日持久的商标官司,让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从 " 台乡 " 到 " 乡巴佬 "
贵州黔酒股份公司,是在原仁怀县鲁班区食品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乡镇食品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其主要功能是解决肉类、副食品供给。其中,收储生猪、宰杀生猪,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鲁班食品站,为了保障供给,养过猪,主要是育肥。1958 年,为解决养猪饲料,以及合理利用粮食,食品站开始酿酒,办起了酒厂,用酒糟喂猪。
尽管有了酒厂,但酒仍然以 " 鲁班白酒 " 名义销售。
" 鲁班白酒 " 在仁怀小有名气。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酒厂更名为 " 仁怀县商业局台乡窖酒厂 ",还注册了商标——台乡,寓意 " 来自茅台故乡 "。
七十年代末期,酒厂再次更名,叫 " 仁怀县台乡酒厂 ",产品由仁怀县糖业烟酒公司监制并进行销售。
因品质好," 台乡 " 产品还成为燕京饭店指定用酒。" 还出现过排队开票买酒的情况。" 张方利回忆说,因此,还引发过一些风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张方利进入鲁班区食品站工作。
此时,跟全国绝大多数乡镇食品站一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鲁班食品站未能挺过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浪潮,被迫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改制。
对酒有兴趣的张方利,抵押租屋筹集资金,接手了台乡酒厂,并在此基础上,个人独资建立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乡巴佬酒厂。同时,着手对过期的 " 台乡 " 商标,进行抢救性申请注册、保护。
" 乡巴佬,我认为这是地域文化的延展、质朴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表示我的产品秉承传统工艺和品质。" 他说。
六年商标 " 保卫战 "
" 乡巴佬 " 的产品,很快在湖南、云南、安徽、贵州、河南等地,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不过,张方利申请注册 " 乡巴佬 " 商标请求,被国家商标局驳回,理由是 " 乡巴佬 " 这个词带有贬损农民的意思,不能注册。
张方利为此进行了申诉,但由于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只能听从代理机构意见,撤回了 " 乡巴佬 " 商标注册申请,改申请注册 " 乡巴佬 " 为 " 乡巴 ",还申请了 " 黔巴佬 " 商标。
但张方利没想到,2004 年却因 " 乡巴佬 ",收到了遵义市工商局传唤——省外某酒厂以他侵犯商标权为名,向工商局提出巨额赔偿要求。据这家酒厂称,他们于 2003 年注册了 " 乡巴佬 " 白酒商标。仁怀 " 乡巴佬 " 酒业公司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张方利的企业,1998 年开始申请注册 " 乡巴佬 " 商标,至迟在 1999 年就在产品上使用 " 乡巴佬 " 这个名称,并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按照《商标法》等规定," 乡巴佬 " 属于 " 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他人 " 不得抢注 "。
尽管如此,张方利不想打官司,打算做一些让步,向对方买下 " 乡巴佬 " 的商标。不过,后者要价过高,附加条件也很苛刻。
无奈,仁怀 " 乡巴佬 " 酒业公司与四川这家酒厂,对簿公堂。
白酒商标 " 乡巴佬 " 案,成为行业较长时期的关注热点。至今,在网络上还能检索到相关报道、法律裁判文书,以及学术研究剖析该案的文章。
这场官司,旷日持久,持续了近 4 年,直到 2008 年底," 乡巴佬 " 商标回到张方利手中。
但这并不算完,刚刚赢了四川 " 乡巴佬 ",张方利又遭遇 " 川巴佬 " 起诉侵权。
" 乡巴佬 " 商标 " 保卫战 ",持续了六年多,一直打到 2010 年,以张方利获胜告终。
持续的商标争议案,导致仁怀 " 乡巴佬 " 产品推广受到严重打击,市场萎缩严重。" 产品商标都有问题,谁还敢跟你合作?" 张方利说,六年多时间,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赢得了官司,但几乎丢掉了市场。
黔酒新增 500 多枚商标
早在 2012 年,张方利整合旗下酒厂资源,组建了黔酒股份公司。
六年的商标 " 保卫战 ",重新拿回 " 乡巴佬 " 商标,让张方利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于是,黔酒股份将知识产权保护,放到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迄今,公司累计投入至今超千万元,围绕 " 黔酒 "、" 黔酒一号 "、" 乡巴佬 "、" 台乡 " 等系列商标,累计保护性注册各类商标 500 多枚。
在品牌培育方面," 乡巴佬 " 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名牌产品等称号。
2021 年,黔酒启动了 " 台乡窖 " 复兴工程。此前,这个承载着一代消费者记忆、酿酒人心血的商标,已经获得 " 贵州省老字号 " 荣誉。
" 让国人都喝上酱香,让世界爱上中国酱香 ",这是黔酒股份对品牌的定义。
来源:酱香仁怀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