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3-06-01
甘肃省2022年生态环境状况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 6 月 1 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发布 2022 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优良天数比率为 90.2%

2022 年全省 14 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 26 微克 / 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为 57 微克 / 立方米,达到年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浓度均值为 12 微克 / 立方米,达到年一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均值为 22 微克 / 立方米,达到年一级标准;一氧化碳浓度均值为 1.1 毫克 / 立方米,达到日一级标准;臭氧浓度均值为 134 微克 / 立方米,达到日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为 90.2%;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 3.42。2022 年沙尘天气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呈现消除慢、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各城市空气质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全省 14 个地级城市累计受沙尘天气影响 762 天 • 次,为 2016 年以来最多的年份。全省各地全年均未出现酸性降水。

地表水质优良比例达 95.9%

全省 74 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 95.9%,劣Ⅴ类水体比例为 2.7%,其中Ⅰ~Ⅱ类水质断面 68 个,Ⅲ类水质断面 3 个,Ⅴ类水质断面 1 个,劣Ⅴ类水质断面 2 个。黄河、西北诸河、长江三大流域水质均为优,与 2021 年相比保持稳定。51 个地下水国控点位中,Ⅱ类水质点位 8 个,Ⅲ类水质点位 27 个,Ⅳ类水质点位 9 个,Ⅴ类水质点位 7 个。全省 32 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和 99 个县级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

2022 年全省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52.0 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 " 二级 ",处在 " 较好 " 水平;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 64.2 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 " 一级 ",处在 " 好 " 水平;全省城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累计监测 1176 点次,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 97.3%、86.7%。

全省布设 27 个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和 14 个陆地 γ 辐射监测点,测得的环境 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陆地 γ 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含宇宙射线响应值)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59 个地表水体和 57 个土壤监测点测得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属正常环境水平;6 个电磁辐射监测点监测结果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升

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断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由 " 治 " 到 " 美 " 再到 " 效 " 的转变。据监测显示,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保护区内 75.36 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75.27 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5.21 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旗舰物种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借助信息化平台,打造 " 天空地 " 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对祁连山地区开展科学监测、系统评估。联合省发改委等 8 部门组织对祁连山地区 5 市 11 县(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考核评价,督促祁连山地区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组织编制《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述》,有效发挥祁连山整改的 " 博物馆 " 和 " 教科书 " 作用,为全省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修复提供借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

2022 年,我省以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的流域为重点,聚焦工业、生活、农业污染防治及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领域,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区域,紧盯国家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等重点问题,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纳入年度要点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2022 年黄河流域 41 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 92.68%,高出黄河流域 9 省区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 7 年达到Ⅱ类;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剔除沙尘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有效防控,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一审丨编辑 安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何晓瑄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 考核 空气质量 城市环境 省政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