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行走在西固乡间,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房前屋后花朵争艳,村民三五成群忙碌在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多彩画卷,也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立体图。
" 来,带你们看看我家的院子。" 在一幢别致精美的乡间庭院内,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村民朱培芳热情邀请大家参观自己的得意之作——一年四季生机盎然的前庭后院,与大家闲谈金沟的人文风情。
" 以前院子里堆着很多的杂物,自从规划院子,收拾庭院通水管,在院子前后种植绿化苗木、花草,不仅美化了环境,住着舒心,而且还能额外增收。村里也会定期统一组织我们学习给苗木做日常养护,看着满院子的花花草草,心情不由得就会变好。" 在小金沟村,像朱培芳家这样精美的农家小院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庭院虽小,作用不小。小金沟村引导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闲土地资源,按照 " 小规模、大群体,小成本、大思路 " 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庭院经济,让一个个农家小院生机勃勃,变成农民增收的 " 聚宝盆 "。
谈起现在的变化,村民们回忆说:" 过去,村里道路坑洼泥泞、杂草丛生,村民饲养的家禽到处乱跑,道路及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家禽粪便,真可谓‘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 改变顽症的方向在哪里呢?柳泉镇实施全域无垃圾工程,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镇村庄,让村民们既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又能留住乡愁。特别是西坪村小游园及周边绿地建设完成后,人居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有了休闲、交流、健身、纳凉的活动场所。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西固区达川镇围绕果品种植、畜牧养殖、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探索 " 党建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模式,形成能人带动型、生产发展型、入股分红型、劳务用工型模式,推动发展 " 党员 + 扶贫协会 + 贫困户 " 的帮扶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成立 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 120 户农户致富增收,鼓励本地农业公司及合作社就近吸纳劳动力到产业基地务工,既带旺了本地的地方产业,又解决了村民务工问题。
" 我们以马术运动为特色,开展精致的户外露营服务,让更多的家庭能够在城市周边享受悠闲的户外体验。" 甘肃赛德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
赛德文旅成立的赛德酬勤马术俱乐部,提供英国 BHS 体系优质马术运动教学训练,同时建立赛德营地,开发室内卡丁车、定点热气球等新兴休闲娱乐服务,以 " 农业 + 文化 + 旅游 " 的融合发展方式,让旅游带动文化传播,让文旅推动农业发展,让当地实现乡村振兴,以点带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走进西固区河口镇张家台村,一排排整齐的温室大棚,绿油油的叶子铺满大棚,一个个油亮亮的西甜瓜掩映在藤蔓之间,鲜红的草莓散发着诱人的香甜味 ……
张家台村大力培育 " 土专家 "" 田秀才 " 等乡村实用人才,以 " 支部 + 种植大户 + 基地 " 的方式开展新品种试种和推广,目前种植技术成熟的果蔬有西甜瓜、生姜、草莓等。同时,提供多种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农业人才,赵华遥便是其中一位。
2016 年,赵华遥所带领的团队选在张家台开发草莓种植,成立了金隆庆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入股、订单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参与草莓生产,积极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带动农户 68 户、72 人,以 " 合作社 + 农户 " 的方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在西固大地上出现,越来越立体的乡村振兴图景在田畦间跃然,父老乡亲直呼:" 日子越过越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一审丨编辑 包学枫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