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06-08
我们都是追梦人!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关注贵阳轮椅上的刺绣师凌润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新华社刊发《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日报》国际版 16 版,旗舰版、香港版 18 版二条配图刊发《Artist in wheelchair inspires others facing challenges(轮椅上的刺绣师:笑对生活)》。关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扁山村,41 岁的凌润芝在家里通过网课学习中国现代山水画,通过传承传统手工艺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具体报道如下:

在贵阳市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作品展上,224 件来自贵阳市十个区(市、县)的书画爱好者和省、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各类作品与市民见面。

在手工艺作品展台,一件名为《花开富贵扇》的作品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它的作者就是现年 41 岁的凌润芝。贵阳市白云区城郊,凌润芝像往常一样在家中钻研苏绣技法。几天前,她赢得了贵阳市第八届残疾人艺术作品展的 4 项大奖。

凌润芝在漫长的岁月里找到更广阔的天地。她不断参加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屡获好评,也微笑面对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掘乐趣。

位于湖北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的红安绣活传习所里,一件件极具地方特色的刺绣作品总能吸引往来游人驻足观看。这些绣品上精美考究的图案都是由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绣女席和玉一笔一画、一针一线制作完成的。

因为青年时期遭遇的一次意外,席和玉不幸摔断了腰椎,造成高位截瘫。陷入人生低谷的她,在家乡代代相传的 " 红安绣活 " 里重拾起对生活的信心。从不愿走出家门到自信笑对八方来客,席和玉不断在技艺提升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暴斯琴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村民,年轻的时候得了类风湿,因为没钱医治,手有点毛病,失去了劳动能力。

她无意间接触了编织,后来就买书自己一点一点学。通过努力,暴斯琴熟练掌握了编织技术,同时创作自己的原创作品。暴斯琴还带动村民一起做手工编织,免费教大家编织技术。

截至 2023 年 1 月,暴斯琴已编织完成手工作品 3000 余件,各类手工作品被全国各地的顾客购买。

《Artist in wheelchair inspires others facing challenges(轮椅上的刺绣师:笑对生活)》

在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扁山村,41 岁的凌润芝在家里通过网课学习中国现代山水画。6 岁查出患先天脊柱裂,凌润芝做了 " 畸形矫正 " 手术,但手术失败让她的下肢失去了知觉,无法行走,常年依靠轮椅活动。她在家跟着姐姐识字,独处时拿纸笔临摹仕女图," 沉浸在书本和绘画的世界里,驱散了笼罩着我的那片黑暗。" 凌润芝说。她还因此萌生了用刺绣来表现中国山水画中花鸟虫鱼的想法。

" 学会这些手工艺后,我就像是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有力量带着我的梦想起飞。" 凌润芝表示," 我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把这种美的东西传递给别人。还想成立工作室,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把这些宝贵的传统技艺传承下来。" 永远微笑面对生活,善于从无趣的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情,是凌润芝一直秉持的人生哲学。无论是绘画、刺绣、书法、剪纸还是钩针,她都勇于尝试,只因对美好事物充满热爱。

凌润芝的刺绣和绘画作品在贵阳展出后,很多残疾人在了解她的经历后很受鼓舞,也想向她学习山水画和刺绣,通过传承传统手工艺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这也激励我创造更多作品,把自己看到的美画下来、绣出来,给别人带来美的感受,激发他们对美好的追求。" 她说。

来源 新华社 中国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李枫

相关标签

新华社 追梦人 中国日报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