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许莉莉 记者 于露)近日,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迁址至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香雪海园林。从此,南大香雪海园林与历史悠久的昆曲社曲声、笛声相掩映,成了高校里难得的一大胜景。
△南大昆曲研习社迁址至南大香雪海园林
据了解,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是国内高校昆曲社中堪称历史最悠久的曲社之一。其唱曲传统,可追溯至 1922 年,国文系主任陈中凡聘请曲学大师吴梅,到 " 国立东南大学 "(南京大学的前身)任教。百年来,曲社薪火相传,教学与实践活动一直未断。
近期,受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和南京大学的支持,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得以迁址南大香雪海园林,在这个新地址继续其日常活动。曲社日常活动包括周末的曲聚、平日晚间的唱曲与器乐演奏练习,以及昆曲折子戏的排练与演出。
6 月 11 日,是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迁址至南大香雪海园林的第一次活动。曲社请来了吴新雷、朱继云、徐雪珍老师同游园林,共享园中唱曲的乐趣。三位老师是几十年来一直培养曲社成员的学者、学者型昆曲教师。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历史悠久,2002 年出版的《中国昆剧大辞典》上 " 南大昆曲社 " 词条即写它,今属挂靠于文学院的 " 南京大学昆曲研究所 "。.
1922 年,南大文学院前身 " 国立东南大学国文系 " 系主任陈中凡聘请曲学大师吴梅前来任教。吴梅不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度曲,更多时候还率领弟子们到秦淮河、玄武湖、紫霞湖游玩,于游赏中唱曲自乐。
上世纪 30 年代,适逢传字辈名伶顾传玠脱离新乐府昆班投考到金大农学院求学,吴梅便请顾传玠每周次来为学生拍曲教唱,亲自司笛。
1957 年,陈中凡招收吴新雷为副博士研究生。聘请江苏省文史馆曲学研究员邬铠为曲师,专为吴新雷拍曲。后来曲社成员逐渐增多,以陈中凡指导的研究生为主干,还有文学院内外的南大教师。
从 1979 年始,南大中文系采取全年开设昆曲课的形式,恢复唱曲活动。钱南扬、吴白匋、吴新雷、俞为民等教授指导的戏曲史研究生,数十年来以昆曲作为必修课,聘请江苏省昆剧院朱继云为曲师。南大中文系的昆曲课,四十多年来未曾间断。
2006 年解玉峰教授定名 " 南京大学昆曲研习社 "。自此,南京大学文学院既有全年的昆曲课,亦有独立出来的曲社活动。
2009 年至今,文学院这门研究生选修课与全校本科生通识课 " 昆曲艺术与民族文化 " 由文学院教师许莉莉担任。选课的学生很多成了曲社社员。一直以来,曲社中那些成长为南大教师的成员,以及毕业后定居南京的校友,是曲社里长期稳定的社员。
(图片由 李晨曦 杨颖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