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
餐厅吃饭扫码点餐时被强制要求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还要被强制要求授权信息?
受到公众号后续大量无关信息的侵扰?
这类事情已经在当今线下餐厅 " 扫码点餐 " 的大趋势下屡见不鲜,不少消费者觉得 " 无伤大雅,不就授权个信息吗 ",但一些信息权益保护意识强的顾客很快便发现了问题所在。
2021 年 7 月 27 日,孔先生在北京某连锁烤鱼店用餐时,被服务员要求扫码点餐,但孔先生发现,扫了桌上的二维码后,还需要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才能进一步操作。且在关注商家微信公众号时,他还必须授权部分个人信息,包括微信昵称、所在地区、手机号等,才可以点餐和结账。
孔先生认为该烤鱼店通过扫码点餐获取顾客个人信息的行为构成侵权,随即将该烤鱼店起诉至法院。并希望其停止相关侵害行为,删除未经明确授权而收集或超范围收集的孔先生个人信息,书面告知其获取孔先生个人信息的具体范围及具体获取方式。此外,孔先生还要求商家赔礼道歉,并向商家索赔经济损失 100 元、合理支出 8288 元,共计 8388 元。
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烤鱼店删除收集孔先生的个人信息,并赔偿孔先生二千元。孔先生的其他诉讼请求被驳回。由于不服一审判决,孔先生向三中院提起上诉,要求法院支持其全部诉讼请求。
6 月 19 日下午,北京三中院开庭二审此案,该案将择期宣判。
此案一出,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称,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 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 " 消费监督工作,以避免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诚然,停车缴费、点餐、购物 ..... 这些便捷的消费支付渠道确实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但这种本该 " 提高效率 "" 便捷快速 " 的消费方式,却被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破坏,给不少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第二十九条规定 : "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 :" 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应当规范公众账号推荐订阅关注机制,未经互联网用户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扫码消费普及推广,经营者要求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并通过公众号下单、结账、开具发票的做法,确实可以使自己获得大批阅读量和关注量,并通过广告和信息推送等方式,吸引消费者更多关注和再次光顾,增强用户黏性。
但前提是任何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住法律的底线。
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 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编辑 / 李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