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自 1984 年发表诗歌以来,批评家张清华数十年间以 " 华清 " 的笔名创作了一大批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近年以《形式主义的花园》(2016)、《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2021)、《镜中记》(2022)三部诗集集中呈现。
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张清华的诗歌成就很大程度上被其批评成就给遮蔽了,诗人华清被批评家张清华遮蔽了。6 月 17 日,华清诗歌创作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诗人华清 " 的形象在众说纷纭中渐渐浮出水面。
△诗人华清
研讨会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研究暨出版中心、《钟山》编辑部主办。会议分为开幕式和专家研讨两个部分。开幕式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芒主持,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彬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权、《钟山》副主编贠淑红致辞。学术研讨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李章斌主持,全国四十余位诗人、学者参与研讨。
王彬彬说,中国古代没有职业作家或批评家,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是文人做官之余论诗衡文的产物。专以文学为对象的 " 职业批评家 ",在 1949 年以前的数十年间,也几乎没有,鲁迅、茅盾、沈从文、李健吾这些人,学术、翻译、创作都很擅长。所谓的职业批评家,是 1949 年以后才出现的一种文学群体。当只针对文学作品发声的批评家越来越少,而在内在冲动和欲望驱使下的言说越来越多时,批评将获得解放。在他看来,张清华即便不写诗,也是一个诗人,他的文学研究始终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和诗性。诗意代表着人文研究的最高境界。
" 为什么那么多批评家功成名就的时候突然出来写诗,其实古已有之。" 诗人欧阳江河认为,张清华延续的是中国传统意义上 " 文人 " 的概念。诗歌不仅是他个人趣味的产物,不是要去处理内心那一点点枯黄的诗意,对于批评工作的不满足,知识分子的良知,以及自己对自己说的那些话,都被放进了诗歌里," 他的诗歌写作和批评写作相互成就,诗歌写作是他形成知识分子人文判断的一个有力的支撑资源 "。
欧阳江河表示,作为当代中国诗学最具影响力的批评家,张清华最打动他的是 " 格局感 ",一种对伟大诗歌的直觉力与把握力。这次集中阅读华清的诗作,见识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 他内心深处真的藏着一个诗人,他的诗歌集浪漫主义、忧郁感伤的人文主义和山东大地源远流长的孔孟之道于一体。"
正如诺奖诗人路易斯 · 格丽克所说:" 诗人 " 这个词必须谨慎使用;它命名的是一种渴望,而不是一种职业。张清华曾在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的附录中自陈心迹:" 对我来说,任何写作都是试图建立另一个自我的一种努力 …… 因为创造会带来喜悦,会觉得对自己有一种尊敬和喜欢,这是我对写作的一个基本理解。"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觉得,写诗,成为一个诗人,对于张清华的学院身份、学院生活来说是一种补偿。生理生命的衰微、油腻感的不可遏制地涌现、学术生产机制的一些痼疾,让学院内的文学写作者内心中的某些缺憾、某些渴望变得愈发清晰、愈发不堪忍受,换一种新的语言解释世界、重新塑造一种全新的思考生命和记忆的语言模式,这样一种需求就变得极其必要。" 一个学者重新开始写诗,伸出了他生命中一直准备着的那只‘色彩斑斓的翅翼’。"
△研讨会现场
诗人西川认为张清华延续了五四一代学人及其后的 " 九叶诗派 " 穆旦、杜运燮、郑敏等人 " 左手翻译,右手写诗 " 的传统。在今天,这种传统仍在不断生成自己的继承人,唐晓渡、王家新、柏桦、耿占春、臧棣等,包括年轻一代的傅元峰、李章斌、茱萸、秦三澍、冯娜等,都既是学者,又是诗人。
西川说,华清的诗可以同时看到宙斯和孔孟的影子。在吸收和消化西方诗歌的前提下,也容易联想中国古代诗人贴着时代生活写下的千古名篇。《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这首诗是非常当下的,华清不甘心让这只夜莺只是飞在西方 19 世纪,他要让它深入当下中国的腹地。
" 我不是从他的长头发和大胡子里面发现了他写诗,我是从他的论文发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本质。即使在论文那样的一个需要逻辑和论证的语言方式里面,他的诗性都是展露无遗的。" 毕飞宇说。
读到毕飞宇《序 < 一只上个时代的夜莺 >》中所描述的 " 脖子以上全是毛发,闹哄哄的 " 张清华形象,苏童忍俊不禁:" 我们认识太多年了,这个形象就没怎么变。除了岁月企图改变他的皮肤,从而滋生了一点皱纹,他的发型一直倔强地保留着,所以他身上有着某种初心不改的气质。" 在苏童看来,张清华是对语言与文字狂热上瘾的人,乐于迷失在语言内部的曲折小径。
△与会者合影
雪莱说,诗人是未经人类承认的立法者。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之见,诗歌立的是 " 自然法 ",是人类最本质、原初的不需要成文法来确认的价值观。他称华清的诗是 " 仁者之诗 ",诗人虽久居象牙塔,但诗歌创作非常接地气,对日常平庸的生活抱有一颗仁爱、包容之心,如他在《广场舞》中写道:" 这夜色中光大无边的欢喜和平庸 / 铺天盖地的舞步,有谁能将她们撼动。"
诗人于奎潮提醒,张清华对当代诗歌的贡献是多元的、有目共睹的。首先是他的诗学研究;其次在研究基础上的诗歌作品的遴选编纂,如《百年中国新诗编年》这样十卷本的皇皇巨著,《21 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年选系列,还有他和唐晓渡合编的《谱系与典藏:当代先锋诗歌三十年》等。这些编选作品直抵当代诗歌写作现场,眼光敏锐,视野开阔,既有兼容并蓄的气度,又不失鲜明的立场,是对当代诗歌写作成果的可信赖的挖掘与呈现。
(主办方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