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 " 条例草案 ")提交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一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条例草案拟从服务体系、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监督保障等方面对南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具体规定。" 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沿着法治化轨道健康有序发展的切实举措,将为引领、促进和规范南京中医药事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表示。
传承金陵医派文化,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在南京,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名医辈出。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大家葛洪、陶弘景、李时珍均在南京行医采药。以 " 金陵四大名医 " 之首张简斋所形成的金陵医派,与吴门医派、孟河医派、龙砂医派等中医学术流派名扬四海,各具特色,众多名家思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京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刘奇志介绍,市中医院成立了 " 金陵医派中医药研究中心 ",专门发掘整理经典方子、研究金陵医派古籍,传承、培养金陵医派的特色人才。
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近年来南京各种老年病、慢性病高发,患病人数不断攀升。而中医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方面具有诸多优势。" 做好中医药立法工作,对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协调中西医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李华说。
一直以来,南京中医药事业在资源总量、服务体系、医疗能力、科学研究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南京市卫健委主任夏海鸣介绍说,比如对金陵医派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还不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还很缺乏,中医药产业规模偏小、产品不多、市场覆盖有限,这些与健康南京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期待以及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 要通过立法研究提出相应的制度设计,在法治轨道上促进解决问题、补齐短板,提升南京在中医药发展方面的首位度。"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孝科说。
中医名家、人大代表等为条例 " 把脉开方 "
今年 5 月,南京被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确定为 15 个国家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城市之一。作为第一部省会城市的中医药立法,如何确保条例真管用、有特色?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联合市卫健委、市司法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立法调研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南京市中草医医院中医皮肤外科诊疗中心副主任中医师刘玉兰是南京的名中医,她和女儿、秦淮区名中医曹静研制出的 " 消痤膏 "" 皮炎洗剂 " 等中草药秘方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其中,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 " 金陵带疱消 " 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年过古稀,她还是坚持每个星期坐堂行医。" 希望条例对南京特色的经典名方加以保护,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把‘老祖宗’留下的秘方传承好发扬好。"
这与张氏接骨术传承人张文象的想法不谋而合。" 希望条例能在中医师人才培养的政策上有所突破,促进涌现出更多的中医师传承人,把中医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发扬光大。"
江苏省人大代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邵蔚谈到,大部分的中草药价格低、利润空间小,有些企业不愿意生产,希望条例对医疗保障等行政部门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作出规定。
秦淮区人大代表、石门坎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雪梅长期工作在基层医疗一线。她说,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治疗病患的参与率还不高,中医药床位数也不多,希望条例能够加大对中药的扶持力度,更好地提升中医药服务率与服务质量。
类似这样的座谈会、论证会、专题调研,自 2022 年 3 月开展立法调研工作以来开展了 20 余场,广泛听取名老中医、基层医务人员、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法学专家、基层群众等各方面的期盼与想法,收集意见建议 200 余条。" 广泛征求意见,就是要确保条例真管用、有特色,达到良法善治的效果。" 张孝科说。
拟加强中医经典病房建设,挖掘保护经典名方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条例草案共四十七条,分为总则、服务体系、文化传承、融合创新、监督保障和附则六章。
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关注的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问题已经有了体现。条例草案第一章拟从医疗机构建设、服务能力建设、中西医师职业资格界定、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机制等方面对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出要求,鼓励发展中医药服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条例草案第三章就推动中医药传承研究、挖掘保护经典名方、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建立中医药文化基地、普及中医药知识、鼓励金陵医派发展、加强中医药交流合作等方面,拟作详细的规定。" 这既继承宣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又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为配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南京样本。" 长期从事立法研究的省人大代表、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勇说。
作为由中医专家团队和信息化专家团队共同创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友带领团队,在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的数字化传承、中医临床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开发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他对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表示期待。
记者注意到,在条例草案第二章,专门就推进中医药服务数字化建设拟作出规定。比如,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化、数字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数字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期待条例尽快出台,这既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促进,也给我们从事中医药数字化研究、护航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更好的法治保障。" 李文友说。
通讯员 肖日东 谭菲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通讯员供图)
(校对 周露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