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不少国内电影人的注意力都聚集在第 25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今年被视为中国电影的复苏之年,也是上影节的重启之年。如今,中国电影释放的复苏信号有多强?哪些类型题材的影片更受行业关注?这些或许都能从上海电影节中窥见一斑。许多细节表明,电影行业复苏信号强劲。
许多因资金等原因停滞已久的老项目,在本届上海电影节 " 破土重生 ",纷纷更新了制作进度,让不少念念不忘的影迷惊呼 " 终有回响 "。
由陈凯歌执导、根据其自传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时代》宣布定档 8 月 17 日。胡玫 2017 年宣布将拍摄电影版《红楼梦》,时隔 6 年,终于在电影节上发布预告片。由高群书执导,张译、郎月婷、成泰燊、黄志忠等主演的谍战片《刀尖》,在 2018 年杀青后,近日终于传出将要上映的消息。陆川导演的《749 局》自开机到现在已过去了 5 年,此次在电影节上发布最新海报,将尽快和观众见面。
一些口碑之作官宣了续集拍摄日程。《红海行动 2:虎鲸行动》仍由林超贤执导,将讲述潜艇部队的故事。动画电影《雄师少年 2》故事背景从第一部的岭南移至上海,仍将讲述少年追梦的励志主题。成龙主演、唐季礼执导的《神话》迎来第二部《传说》,目前正在新疆拍摄。
接下来的端午档、暑期档,已有不少大片静待观众检验。相比今年春节档后佳片寥寥的市场,端午档将迎来《我爱你!》《别叫我 " 赌神 "》《消失的她》,暑期档有《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热烈》《巨齿鲨 2》等。
" 中国电影释放的复苏信号还是非常强的,我们也非常期待通过上影节的重启,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今年夏天热闹起来。" 儒意影业总裁、制片人陈祉希表示,她对今年的电影市场很有信心," 只要我们不断产出好的内容,我相信观众是会回归的。"
主旋律、科幻、动画最热门
从在上影节亮相的影片类型看,主旋律、科幻、动画或将成为近两年最热门的类型。
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历史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和讲述中国警察跨国缉匪的《莫斯科行动》,都是本届上影节最受关注的影片。以主旋律作品见长的博纳影业,宣布将打造《汶川大地震》《克什米尔公主号》《红海行动 2:虎鲸行动》《上甘岭》《我为你牺牲》等主旋律作品。
国产科幻电影近几年表现亮眼,本届上影节特别设置 " 科幻电影周 ",邀请科幻片创作者交流,并现场推介《749 局》《群星闪耀时》《莫莉的冒险》《我看见两朵一样的云》《明日生存指南》等科幻新作。
中国影视技术学会高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平表示,《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已成功脱离 " 西方科幻电影的范式 ",是百分百的 " 中国制造 "。" 这不仅是指很多科幻电影的技术实现了本土化,也意味着中国元素和中国故事已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电影的核心。" 在他看来,未来国产科幻电影会继续本土化," 只有真正地实现了本土化,中国科幻电影才能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
国产动画电影近几年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追光动画即将在暑期档带来讲述大唐盛世的新作《长安三万里》,北京精彩已在制作《雄师少年 2》。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透露,在 AI 技术的辅助下,光线的动画电影有望提升至一年四部。
中小成本影片亟须市场关注
近几年,资源和票房向头部公司和头部影片集中,因此,作为行业互动交流、扶植优质内容创作的重要平台,本届上影节格外关注中小影片。
" 截至 6 月 11 日,2023 年国产电影票房逾 160 亿元,其中破亿元影片 16 部,票房占比 92%,剩下的 155 部电影票房份额只有 8%。" 在上影节 " 中小成本影片创新发展之路 " 论坛上,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大勇引用一组数据,说明中小成本影片亟须市场关注。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要想获得高质量发展,只靠头部影片、重点档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合理分配行业资源,加大中腰部电影扶持力度。
在创作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出建议:" 一部中小成本电影,无论是形式、题材、叙述方法还是表演,一定要有极致性,这样人们才会花钱去电影院看你的电影。"
中小成本影片如何打开市场?宣发环节必不可少,张大勇说,今年上映的小成本文艺科幻片《宇宙探索编辑部》票房突破 6000 万元,很大程度得益于科幻题材观影群体的养成,以及影片在宣发上与《流浪地球 2》深度联动。他呼吁,全行业都要伸出援手助推中小成本电影发展。
作者 袁云儿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