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在浩浩荡荡的产业大潮中,汕头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推动 " 三新 " 产业建设 " 走在前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海上风电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
汕头是全国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具备风速高、年有效利用小时数长、海床条件好、开发成本低等海上风电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汕头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谋划推动 6000 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构建 "1+3+3" 海上风电生态体系,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并同步瞄准 " 推进氢能、储能、智慧电气装备等产业发展,打造 2000 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 " 清晰目标,让 " 汕头风能 " 这张名片出新出彩。
近日,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全新一代海神平台 16+ 兆瓦全海域平台机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而该机组 " 诞生地 " 正是电气风电汕头智能制造基地。2017 年,电气风电集团广东公司落户汕头,拉开汕头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序幕。企业投资建设的汕头智能制造基地自 2019 年试投产 5 年来,先后下线 8 兆瓦、11 兆瓦、16 兆瓦等国内领先的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其中 11 兆瓦机型实现了全球首个 10 兆瓦以上级风机批量商业运营,此次下线的 16 兆瓦风机更是一举成为目前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机组。在这里,一项项被攻克的技术,一项项被刷新的记录,书写着汕头海上风电产业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实践。
从制造基地到海上风场,汕头海上风电产业无不展现着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在南澳县南部海域勒门列岛附近,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项目的 35 台 7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巍然矗立,如同 " 白色丛林 " 迎风列阵,履行着海风变 " 绿电 " 的使命。这是汕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记者了解到,自 2021 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发电量超 11 亿度。同一片海域,汕头第二个开工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省、市 " 十四五 " 重点项目的华能勒门(二)海上风电场已进入风机吊装阶段。该项目集约、节约用海指标达到广东省领先水平,计划今年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年均发电量将达 20 亿度。
储能新材料产业日新月异
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新兴产业的新材料产业表现同样瞩目。经过多年不断培育,汕头新材料规上企业约 280 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超百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储能新材料领域企业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走进位于汕头综保区的广东奥斯博膜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展厅,一款款 " 黑科技 " 产品在眼前一一陈列。" 我们率先在业内提出采用低温纳滤技术推动盐湖原卤提锂变革,并拿到了发明专利。" 该企业副董事长郑志光难掩振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奥斯博的膜产品已在部分盐湖提锂项目中,成功替代了进口产品,接下来企业将作为膜技术及系统的供应商,为各大盐湖业主提供低碳、环保的新能源绿色解决方案,这也将为新能源汽车、电子器件和储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不久前,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 " 退役动力蓄电池高值化综合利用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项目 ",成功入选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首批)名单,同时也是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重点项目。据介绍,该项目联合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发起单位,将攻破退役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拆解、再生利用全链条关键技术瓶颈,并借助成员单位的工程化能力,进行相应技术的工程化验证,推动技术的落地和示范,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之间的联动通道,推动我省退役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和产业发展。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蓄势增能
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2022 年,汕头规上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 157.4 亿元,工业增加值 32.8 亿元,增速 15.1%,拉动全市规上增长 0.4 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产值 138.9 亿元,增速在全省排第一。
当前,汕头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稳步增长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此同时,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及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势,汕头积极培育发展数字产业,首都在线、连连支付等云计算和互联网服务相关企业相继落地,广东移动 AI 创新应用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积极争取百度等企业在汕头落地 VR 及无人驾驶领域相关试点项目。
" 汕头高度重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三新两特一大’重点发展产业。" 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省、市相关部署要求,聚焦 " 大平台 "" 大项目 "" 大企业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支撑制造强市、网络强市、数字特区建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