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6-26
筑梦实力苏科大,服务美丽中国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一、学校介绍

苏州科技大学地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 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城乡建设、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苏州科技大学

学校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等 19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 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9 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学校 " 工程学 "" 化学 "" 材料科学 " 和 " 环境生态学 " 学科跻身 ESI 前 1%,6 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 个学科入选 " 十四五 " 省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600 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700 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 " 杰青 " 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 50 余人;省 "333 工程 " 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近 500 人;省 " 双创团队 " 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11 个。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科集群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在城乡规划、工程结构、水体治理等领域积极作为。学校参与编制了高标准的苏州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实现《人民日报》所写的 " 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 ",保证了地区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以特色优势学科城乡规划为基础,用规划新理念做好政府 " 智囊团 ",有效导入资金、人才等资源,让 " 美丽乡村 " 遍地开花;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 " 建设,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 " 苏州方案 ";制定古城水生态安全保障方案,研发水污染环境实时监测新技术,显著提升古典园林水体品质;破解太湖水系污染系统治理难题,持续贡献省域内重要水系的生态改善,创新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 " 国一流 " 专业优势,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近两年,学校共培养了 9000 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进入世界 500 强企业的人数近 800 名,国内外升学人数近 2000 名,校就业率高于 94%,且逐年稳步提升,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更是高达 95% 以上。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苏州科技大学期待充满青春活力的你们加入,生逢其时,为之奋斗,一起携手建设 " 美丽中国 ",擘画江苏新画卷!

二、招生政策解读

苏州科技大学今年新增招生总计划,新增江苏省内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新增 " 环境生态工程 " 专业。

学校今年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 200 个,考生的录取概率更大。学校招生计划总规模达到 5531,其中普通类 5141 个,音乐 110 个,美术 280 个。

江苏省内新增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是苏锡常地区唯一招收该计划类型高校。主要安排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等 3 个专业,共 133 个计划,面向省内苏州、南通、淮安、连云港、盐城、徐州等 6 个地市的 25 个县市区招生,为培养一批具有乡村教育情怀、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体制内优秀本土教师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今年新增 " 环境生态工程 " 专业招生,以更好地满足考生的发展选择。学校 71 个招生专业(方向)中,有 19 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0 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9 个专业通过高等学校专业评估(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在最新公布的 "2023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 中,学校共有 63 个专业上榜,占总招生专业(方向)的 89%。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12-68096117

高招专线:

0512-69378001、69378002、69378003、69378005

69378006、69378007、69378009、69378010

咨询 QQ:800821262

招办邮箱:zsb@usts.edu.cn

苏科大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

苏州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二维码

通讯员 陆炎亭

相关标签

院士 教学 城乡建设 苏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