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06-27
媒体视角 | 扩容至20家!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助力“硬科技”企业成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随着智翔金泰近日成功登陆科创板,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再添一员。

对于产品处在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且长期亏损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而言,科创板 " 市值 + 研发成果 " 的第五套标准极具吸引力。截至 6 月 25 日,累计已有 20 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IPO 合计募资约 429 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科创板企业通过引入资金 " 活水 " 进行长期研发投入,并加快商业化进程,为我国医药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在促进科技 - 资本 - 产业良性循环上迈出了积极步伐。

20 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业上市,充分体现了科创板的包容性魅力。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推出后,直接与纳斯达克、港交所 18A 规则对标,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业内获悉,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其主要产品获批上市之前,普遍处于无产品、无收入和无利润的 " 三无 " 状态。但 " 三无 " 并不是传统意义的 " 差公司 ",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多个科技领域处于从无到有的关键阶段。服务硬科技国家战略,引导资金投早投小,助力处于这些处于关键阶段的硬科技公司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正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已有 20 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IPO 合计募资约 429 亿元。

从二级市场看,目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 / 公司 A 股总市值已超过 2400 亿元,其中,君实生物等 10 家公司 A 股市值超过 100 亿元。以 A 股首发价格计算,10 家公司上市后股价稳步上涨,投资回报率区间为 8%-148%,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其中,神州细胞、欧林生物、泽璟制药和上海谊众投资回报率超过 50%。

与此同时,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正在不断吸引海外上市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回归。截至目前,累计已有君实生物、康希诺、荣昌生物、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 5 家港交所 18A 龙头公司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红筹上市等制度回归 A 股,康方生物等 8 家 18A 公司也已发布拟在科创板上市的相关公告。

业内人士认为,处于关键阶段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其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后往往能够很快迎来业绩爆发,未来发展具有较高确定性,上市后也具有较强的业绩增长。

资金活水助力 " 研发 + 商业化 " 并行

在这 429 亿元 IPO 募资金额背后,是一家家创新药企依靠科创板突破资金 " 瓶颈 ",心无旁骛抓研发抓创新的 " 发展进行曲 "。

数据显示,2022 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费用合计达 213.79 亿元,同比增长 15.14%,其中欧林生物等 4 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超过 50%。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中位数为 110%,显著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得益于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的创新产品线不断丰富拓展。当下,部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已迎来业绩收获期。

10 余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在上市后陆续已有产品获批销售,部分公司有多款产品接连获批,经营模式从以产品研发为主,过渡到 " 研发 + 商业化 " 并行的新阶段。

2022 年,20 家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 175.51 亿元,较 2019 年的 42.67 亿元增幅达 311%。13 家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超过 1 亿元,其中,百济神州收入接近百亿,君实生物、康希诺和神州细胞营业收入突破 10 亿元,已经超过科创板公司 2022 年营业收入中位数(约为 7.17 亿元);艾力斯、荣昌生物、诺诚健华、欧林生物营业收入也已超过 5 亿元。在产品销售拉动下,艾力斯、上海谊众、金迪克、欧林生物、微电生理等 5 家公司 2022 年已经盈利。

展望未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有望成为我国国产创新药研发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近年来,由科创板第五套申报企业研发的创新药占我国每年批准国产创新药数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相关产品大多获国家 " 重大新药创制 " 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审核中严把上市入口关

虽然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以包容性闻名,但其准入条件并不低,实践中,大多数第五套标准企业在申报时的研发情况要明显高于第五套标准的要求。相较于联交所 18A 上市规则,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的筛选更加严格。

据介绍,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要求申报企业具有明显技术优势,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预计市值不低于 40 亿元,市场空间大。而纳斯达克和港交所的市值门槛仅为 1.6 亿美元和 15 亿港元,纳斯达克对药物研发所处阶段不作要求,港交所 18A 规则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无强制性规范,上市后亦无强制退市约束。

从上交所获悉,针对第五套企业特点,该所也设置了相应针对性的退市标准和减持标准,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

具体而言,对于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考虑到其主要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为给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留足空间和过渡期,相关企业自上市之日起第四个完整会计年度起方才适用财务类退市指标。同时,对于未盈利企业,其实际控制人以及核心人员的减持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已有 12 家第五套申报企业主动撤回或被否决,淘汰率接近 40%。(黄一灵)

来源:上交所投教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科创板 生物 a股 ipo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