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2023-06-27
在“村超”中感受浓郁乡土味和最炫民族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继台江 " 村 BA" 之后,贵州榕江又因 " 村超 " 这一民间体育赛事火爆 " 出圈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走进 " 村超 ", 火热的欢乐场面让人拍手称快,浓厚的烟火气息让人流连忘返,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沉醉其中。

体验 " 村超 ",迎面而来的是一种芬芳乡土的吸引力,一种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一种村民自治的凝聚力,一种乐观向上的爆发力。

感悟 " 村超 ",这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展示,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这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 " 村超 " 现场场面火热。

" 村超 " 是一个民族风、乡土味和欢乐感的展台。

在这里,观众大多穿着别致的民族服饰,他们有的还身背茅人、举着番布、舞着双龙,自信而大方入场。多人齐跳多耶、千人吹响芦笙、合唱侗族大歌和民族服装走秀等场景,将现场编织成民族文化大舞台。文化的魅力令人陶醉,美食的吸引照样令人向往。在现场,可以看见榕江本地产制的青白菜、茶叶蛋、卷粉、腌鱼和糯米饭等特产,最具特色的还是被誉为火锅界泥石流的牛瘪火锅。让人感叹:体育运动和民族特色相碰撞,势必会刮起一场最炫 " 民族风 "。

在这里," 村超 " 的每一个环节,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儿。在比赛紧张进行时,解说用一口夹杂榕江口音的普通话,喊出 "hang 棒浪,呼呼 " 的加油声," 乡味儿 " 十足,感染力极强。赛场外,有的群众敲打着锣鼓和锅碗瓢盆,手拿芦笙、头戴牛角,或自创姿势庆祝,或自导节目助威。有的群众穿梭在人群中,向球员和球迷发送自制农产品。每场比赛结束后,获胜队伍会得到两只猪脚,还会为最佳观众颁发一袋大米。这些 " 乡土味 ",让足球运动散发出最质朴、最真实的魅力。

在这里,随处都能感受群众对足球发自内心的真挚热爱。有的球员得知家乡要举办 " 村超 " 比赛,便从千里之外,请假回家参加比赛。在球赛开始之前,有的村子会反复播放比赛信息,提醒大家切莫错过时间。有的村子甚至会包一辆公交车载满啦啦队,上至白发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可谓是全村出击。有的省外球迷拉上全家老小,驾车十几小时赶往 " 村超 " 现场,只为体验火热的气氛。群众的热情,让 " 村超 " 迅速汇聚成人气磁场:六月初的一场比赛," 村超 " 现场涌入近 5 万名观众到场观看。在感受现场氛围后,著名足球解说韩乔生说,像如此火爆的、接地气的、热闹的场面还是他第一次看到。

△ " 村超 " 现场,当地群众正在击鼓助威。

" 村超 " 是一次主体性、全员性、互动性的体验。

当热爱遇上体育、乡村散发激情、民族邂逅时尚,必将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无论赛场大小,群众都是主角。不管是 " 村 BA" 还是 " 村超 ",都主打一个 " 村 " 字,都始终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全民参与、全民热爱和全民狂欢。

参与比赛的裁判、球员都是当地村民,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或是摊贩、老板,或是司机、学生;场上欢呼的啦啦队,大多是球员和观众熟悉的亲戚、朋友,他们为自己的家人、朋友加油助威,全程参与、乐此不疲。有一名来自四川的球迷,在球赛精彩进行时拿过话筒,激情解说至凌晨 1 点。在 " 村超 ",人人都在为足球而奔赴,都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都在感受足球散发的魅力。" 村超 " 的火爆,还得益于广泛的群众基础:榕江 38.5 万人口,就有近 5 万人会踢足球、喜欢踢球,至于爱看球之人更多了。

群众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真正能乐起来、笑起来。" 村超 " 和 " 村 BA" 没有专业球场、标准设施和职业裁判,有的只是群众纯粹的热爱和对体育精神的追逐,每一个人都能在此享受运动带来的最本真的快乐。" 村 BA" 和 " 村超 " 的组织者都明白,追求纯粹、享受纯粹是保持其活力四射的关键。所以," 村 BA" 和 " 村超 " 都拒绝了商业合作,不接受任何广告投资,竭尽所能保留 " 村味儿 ",始终成为一股乡村文化的清流。

贵州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和个性特色。" 村 BA" 和 " 村超 " 找准了群众热爱和地方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而点燃了当地百姓的激情,在展现文化自信的同时,以民族特色文化赋能,丰富拓展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 " 村 BA" 和 " 村超 ",苗族芦笙表演、侗族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苗族牯藏节仪式表演、多耶舞等民族节目表演向更多人揭开了多彩贵州神秘的面纱;水书、侗族蓝染等民族物品彰显出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实现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潮流的交融。有网友留言:这个假期一定要去一趟贵州,感受民族特色文化。这也印证一句话——文化具有穿透时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 " 村超 " 期间,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音乐表演。

把 " 村超 " 打造成乡村振兴的一个文化品牌。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文化建设被摆在重要位置,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守住初心,让方向更准。群众文化活动是把人民群众喜不喜欢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守好服务群众的初心,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走进群众、沁润人心。在相隔不远的台江和榕江,当地群众延续着几代人对篮球和足球的热爱,守护着体育赛事纯粹的快乐,坚持给体育爱好者更好的比赛体验和观赛感受,擦亮了 " 村超 " 和 " 村 BA" 品牌。可以说," 乐民之乐 " 是做好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文化活动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放眼长远,让步伐更稳。俗话说,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长处看。只有立足长远谋篇布局,统一长远和眼前的关系,才能让每一步都向着既定目标迈进。自去年六月 " 村 BA"" 出圈 " 后,台盘村便号召全村集思广益优化赛事流程、完善比赛规制、改善办赛环境,在不断提升赛事科学性和村容村貌的同时,确保物价稳定和住宿安全。正是如此,只有 1500 人的小山村,在 2 万多人涌入时,还能有条不紊、组织有序,推动 " 村 BA" 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手段,让活力更足。每个地方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其价值既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在于与时俱进的传扬。在 " 村 BA",一首苗语版《一生所爱》,赋予了苗语更多的时尚元素,让苗族文化趁着流量东风散发出新光芒。在 " 村超 ",当侗族歌舞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天籁之音便震撼全场。有人说,唱出了国泰民安,让人感动流泪。继承、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也要善于插上创新和跨界的翅膀,准确把握和应用互联网规律,把乡村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中,打造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乡村文化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双升华,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 村超 " 现场,参赛选手展开激烈角逐。

" 村超 " 的热度还在上升,乡村振兴的步伐正在加快,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期待更多 " 村 " 字牌群众文化活动出彩出圈,为最美乡村风景线添魅力。

来源 贵州宣传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