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事问我,退休后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我就不假思索地回答他 " 自由。" 同事说,自由的确是自由,但是您的文采好,应该发挥余热,再写点好作品出来,那您的退休生活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同事的话使我茅塞顿开。那年当时正值三月,是春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光,我突发奇想,如果写一篇与植树造林有关的文章或许对染绿黄土高原起到一点作用。于是,立即行动起来,搜集、整理、发掘从古到今在造林、护林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以他们的模范事迹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绿化祖国大地,建造秀美山川。仓促间草就一篇《阳春三月话植树》的散文。怀着企盼的心情寄到《兰州日报》副刊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稿件寄出的第三天就在副刊上全文发表了,编辑老师们的选稿速度之快是没有想到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不但发表了而且还处在头条位置!连自己都不太看好的拙作变成铅字摆在读者面前兴奋得不知自已了。
虽说是两千多字的短文,但它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准确地说是点燃了我生命的新起点。副刊又连续发表了我写的《贵富要知 " 道 "》《献给农民兄弟的歌》等几篇散文,都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兰州日报》副刊版发表我的作品等于为我做了广告,《玫瑰》《史志政研》《文史资料选编》等杂志的编辑都先后向我约稿。
但我不满足文章零碎发表,很想让拙作堂而皇之地上到书架上,在《兰州日报》副刊版编辑老师们的鼓励下集中精力把发表过的和没有发表过的习作汇集成册。文集描述的是黄土高原上农民兄弟们的生活场景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于是就把文集定名为《黄土地上的人们》。
要说文集是馒头,《兰州日报》副刊版就是发酵粉;要说是一桌佳肴,《兰州日报》副刊版就是高明的烹调师。至此《兰州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再次感谢这份报纸给予了我生命的新起点。
何其云
一审丨编辑 孙悦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张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