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作用好、居民自治好、包保成效好、物业服务好、精神文明好、环境卫生好、公共安全好、群众评价好 …… 自开展 " 幸福小区 " 创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围绕 " 幸福小区 " 创建 " 八好 " 标准,组织实施小区党建提质增效、居民自治能力提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物业服务达标创优、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干部包保服务 " 幸福小区 " 创建 " 六大行动 ",通过目标牵引、载体推动,促进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延伸到小区、包保部门单位资源力量汇集到小区、各级党委政府和街道社区管理服务覆盖到小区、居民群众参与和社会力量协同拓展到小区,解决好群众身边的 " 急难愁盼 " 问题,让广大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 " 舒心、顺心、暖心 "。
近日,在宽城区街道、社区,一个个实例,展示了宽城区 " 幸福小区 " 创建的生动实践。
支部作用:
把服务做到居民家门口
为加快 " 幸福小区 " 创建步伐,宽城区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主题主线,挖掘和培养了 " 国旗奶奶 " 张秀英等一批有威信、能干事的小区带头人,并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强化小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在宽城区柳影街道富丰路社区富丰家园小区," 国旗奶奶 " 张秀英带领居民每周一早晨,按时组织升国旗仪式。"2010 年,小区新楼落成,因为新住户的加入,原本熟络的邻里之间变得些许生分,各种矛盾不时发生。" 张秀英说,为了增强小区居民凝聚力,2012 年 1 月,她和老伴在小区广场庄严地举行了第一次升国旗仪式,自那以后,每个星期一早晨升国旗从未间断,参与仪式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2012 年 6 月,富丰家园小区成立党支部,由张秀英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小区依托升国旗等有效载体,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小区党支部逐渐成为居民的 " 主心骨 ",形成了以党支部为引领,党建联盟、小区帮帮团、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使富丰家园这个棚改回迁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区党支部把工作拓展到楼、延展到户,组织骨干党员、小区 " 三长 " 常态化开展 " 敲门行动 ",主动调查居民 " 急难愁盼 " 问题,建立治理 " 问题清单 "、共建单位 " 服务清单 "、居民群众 " 督评清单 ",组织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及居民开展 " 线上线下 " 治理服务。
富丰家园硬件环境改善了,小区党支部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附近机关部门、共建单位、社会力量等各类资源组建 " 小区微联盟 ",把多样化的民生需求、难点问题包装成民生实事项目,为小区提供关爱孤老、医疗保健、环境保护、法律维权等公益服务,解决居民的 " 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
居民自治:
自己 " 当家 " 小区变了样
一个带头人、一帮明白人、一群热心人。2000 年,宽城区凯旋街道一心街社区友谊花园小区建成。群众在小区买了新房本想着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可万万没想到,2008 年,小区被物业弃管。小区绿化带被改成了小菜园,车辆乱停乱放堵塞了消防通道,居民间矛盾纠纷明显增多。眼看着曾经的崭新小区成了被人嫌弃的破旧小区,为了让小区重新 " 焕发青春 ",在凯旋街道办事处和一心街社区帮助下,小区居民胡殿才和其他 5 名老党员,带领居民走上了自治之路。
自治要有自治的规矩,第一步就是建立红色业委会。吸纳小区 24 名老党员参与小区治理,与 406 户业主一起订立自治公约,并就物业和车辆管理费缴纳、使用、公开等,共同签署章程。很快,小区封闭管理了、菜园拆了、草坪修了,动态监控系统也安装到位,人员、车辆有序出入,参与志愿服务的网格长、单元长、楼栋长坚持每天上岗巡逻,小区居民的安全感显著增强。
友谊花园老住户刘兴国看着小区的新变化骄傲地说:" 小区环境变美了,大家也更和气了。随着难题逐步破解,小区的自治也日臻完善。" 目前,小区 400 余平方米的邻里中心建成,自治费缴费率由 50% 达到 98%,形成了良性循环。" 友谊花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基层治理,要有一个带头人、一帮明白人、一群热心人,今年 3 月,业委会已成功换届,实现了小区自治的接力传承。" 一心街社区党委书记王蕾说。
一心街社区友谊花园小区居民在党群活动点休闲娱乐。
包保成效:
夯实责任共建 " 幸福小区 "
" 路灯终于亮了,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真是帮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 不久前,家住东广街道黄河路北社区中环七区高层的徐女士看到新安装的路灯,心里乐开了花。该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开放小区,居住人口密集,老人多、租户多。这里曾经也有路灯,但不知从何时起,路灯坏了再没亮过,成了 350 户居民烦心事儿。黄河路北社区包保单位市供销社得知情况后,主动认领了这件 " 烦心事 ",并协调市路灯管理处参与其中。有了包保单位的大力支持,路灯重新亮了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夜间出行。
据了解,为破解小区治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宽城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累计组织干部职工 1700 余人,下沉包保城区街道 10 个、社区 75 个、小区 370 个、楼栋 4074 个。" 幸福小区 " 创建,成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的实践平台,有力地助推了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切实解决了居民 " 急难愁盼 " 问题。
物业服务:
让 " 对立面 " 变 " 一家亲 "
物业服务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而现实中物业与业主产生矛盾、物业遇到困难退出服务造成小区弃管现象时有发生。宽城区按照 " 边试点边探索、边总结边推广 " 的思路,以柳影街道为试点,从两个方面开展 " 红心物业 " 创建,全面提升物业服务和老旧散小区治理质量效率。一方面成立 " 红心物业 " 联盟,让 " 红心物业 " 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开办 " 红心物业 " 训练营,提升物业企业应对突发事件、专业服务技能、矛盾纠纷调解等能力。目前," 红心物业 " 训练营开办 16 期,培训企业职工 180 余人,极大地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
凯旋街道永盛街社区金质融城三期小区作为永盛街社区创建 " 幸福小区 " 试点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走出了一条居民、社区、物业公司联合共建、共治、共享的 " 幸福小区 " 之路,给居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居民与物业和睦相处。金质融城三期小区地处宽城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毗邻轨道交通一号线及广源商都、砂之船中东奥莱两大商圈。为把小区打造成业主放心、舒心的 " 幸福小区 ",永盛街社区党委联合物业管理委员会与物业公司,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引领,积极探索 " 幸福小区 " 共创共建模式,激励居民做社会和谐的参与者,做热爱公益事业的推动者,做 " 幸福家园 " 的建设者,有力推动 " 幸福小区 " 创建持续有效开展。如今,用心打造的 " 红心物业 " 设立 " 幸福补给站 " 便民服务角,将服务送进居民家。
公共安全:
科技护航居民获得感满满
长山花园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个有着 30 余年历史的老社区。今年 60 岁的李杰见证了家门口翻天覆地的变化,从 " 脏乱差 " 到和谐的花园式小区,他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介绍,辖区老年人多,经常出现忘关火、烧干锅等情况,于是,社区联合一家科技企业为居民安装了 " 智慧燃气报警器 ",一端安装在老人家,一端安装在社区,一旦老人家燃气出现特殊状况,社区大屏幕、居民本人及其子女、网格长的手机都能收到提示,提醒大家立即查看并快速处理。社区党委还在每个单元设置 " 微型消防站 ",在每个 " 单元长 " 家中放置一个灭火器,在每个单元楼道安装一个烟感器,实现燃气泄漏报警、亲属接收信息和社区获知消息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加强 " 智慧社区 " 建设,在智能安防、扫码听书、VR 全景平台、智慧养老等方面,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依托 " 三官一律进社区 "、巡回法庭进社区、妇女维权直通车、百姓说事点、民事调解十二法等联调联动机制,连续多年实现 " 八零 " 社区(零上访、零犯罪、零吸毒、零辍学、零治安案件、零家庭暴力、零矛盾升级、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现矛盾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基层。
精神文明:
以文明新风提升 " 精气神 "
小节之处显大德,细微之处见文明。在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充满友善的举动,都会给人带来身心愉悦,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宽城区新广街道黄河路南社区军宇小区,居民李化清讲述着小区旧貌换新颜给她带来的惊喜。小区配备了智能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让原本破旧的墙体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化墙上有弘扬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美德的图文,成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阵地。" 黄河路南社区党委书记王加辉说,文化墙不仅扮靓小区,更在潜移默化中将精神文明的种子埋在每个居民的心中。在街道与社区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军宇小区 2022 年被评为市级 " 幸福小区 "。小区有了新变化,居民也有了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到小区管理中,如今,小区卫生有人清扫,破损的公共物品有人带头维修 ……
宽城区还把 " 小区夜话 " 特色活动作为载体,常态化组织居民协商议事,将小区治理问题交给群众议、群众办,并持续开展 " 小区邻里节 " 和 " 最美家庭 "" 宽城好人 " 评选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居民参与共建家园的积极性。
环境卫生:
老小区变美好家园
随着宽城区 " 幸福小区 " 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站前街道拥军大院社区蓝天佳苑小区的变化让居民赞不绝口。
蓝天佳苑小区于 2011 年 10 月建成,有 11 栋楼,常住居民 461 户。经过社区治理后的小区,道路整洁、凉亭雅致、儿童游乐设施齐全 …… 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约 2000 平方米的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坐落于小区,为居民提供了集康养、娱乐、就餐、医疗于一体的 " 养老综合体 ",使居家养老实现了社区化、就近化、灵活化。小区居民张丽娟说:" 作为一名军嫂,我在蓝天佳苑已经生活了 10 年,我和邻居共同见证了小区的变化。小区的路况原来特别不好,如今,‘闹心路’变成了‘幸福路’。" 拥军大院社区党委书记王日明介绍,为了给居民提供活动的场地,小区重铺了路面,还打造了室外运动场,供小区居民休闲娱乐。
团山街道首山路社区为打造 " 幸福小区 ",组织人员将团山花园小区居民私自开垦的小菜园清理后补种上鲜花绿植,让居民开窗透绿、出门见景,小区环境改善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评价:
小区成为 " 网红 " 打卡地
古朴大气的牌匾、具有年代感的自行车、怀旧感满满的缝纫机、记忆犹新的童年游戏 …… 走进宽城区站前街道长江路社区春谊小区,一幅幅反映宽城老故事的室外壁画映入眼帘,许多人在此拍照留影。
这是在社区和居民共同努力下,精心打造的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 " 幸福小区 "。改造前,长江路社区多次在春谊小区组织开展 " 小区夜话 " 等活动,征求居民意见,最终,适应周边历史文化街区风格的小区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赞许。在改造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坡路改成无障碍坡道或台阶路,破旧的凉亭重新粉刷,增加晾衣杆、健身器材,发霉的外墙得到了修复,敞开的大门上了门禁,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 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区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让居民充满幸福感。
" 真没想到原来破旧的小区现在变得这么有历史情怀!" 春谊小区居民张大爷表示," 幸福小区 " 创建真是一件惠民工程,不仅帮助居民找回 " 旧时光 ",也让小区改造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