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动助长高
选对运动方式很重要
孩子的身高是父母关注的重点。
很多孩子在入学前都会进行入学体检,
拿到体检报告时,
许多家长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的身高问题了。
众所周知,营养、运动、睡眠是孩子们长个子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理想的身高,究竟哪些运动可以促进孩子长高呢?
这还要从长高的原理说起——
人类的身高主要取决于长骨(如下肢骨)的长度。位于长骨两端的骨骺与骨干交界处的软骨层为生长板,它的存在显示软骨细胞仍有增殖能力,长骨能继续生长。如果生长板完全被骨组织所代替,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即 " 骨骺闭合 ",生长停止。
合理运动有助长高
首先,能够刺激垂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够促进孩子长高,同时运动后体内会有足量的内啡肽,改善睡眠。
其次,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骨血液充分流动,加速软骨细胞的生长,让孩子不仅能够更高,身体也能够更强壮。
六种促进 " 长高 " 的运动
慢跑
慢跑 10 分钟后,做柔韧和放松训练 20 分钟,包括劈腿、前后弯腰、抖动身体等。慢跑应选择塑胶跑道,或小区、公园的平整地面,穿着舒适的跑鞋。
游泳
游泳对脊柱骨、四肢骨的増长比较有利,孩子 4-8 岁就可以学习游泳,建议每周 3-5 次 , 每次 30-60 分钟 , 一天不超过 2 小时,可分为 2-3 次进行。
跳跃训练
每天 200 次以上,比如跳起摸高,单脚跳起轮流做;5~10 岁的孩子也可选择跳绳。
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可以促使脊柱骨拉伸;也可在单杠上悬垂,毎次 20~30 秒。
球类运动
比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后要有放松练习,注意运动前、后肌肉拉伸。
伸展运动
如:韵律操、太极拳、踢腿、压腿、芭蕾舞练习等 , 可增加柔韧性 , 建议每周 3-5 次。
此外,运动还要掌握合适的强度,
并不是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应该如何选择运动的种类。
不同年龄段选择
不同运动方式
0-3 岁婴幼儿期
运动类型:锻炼运动协调能力,攀登、爬行、跑、跳。亲子互动为主,间歇游戏活动;
运动强度:低中强度为主,动静游戏交替,切勿大汗淋漓;
运动时长:0-1 岁不限制每天活动的总时间,1-3 岁每天活动总时间需达到 180 分钟。
3-6 岁学龄前期
运动类型:室外活动(日光浴),跳跃性运动(摸高、跳操、跳舞),或游泳、球类运动等;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为主,不可承受经常性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间:每天身体累计活动总时间需达 180 分钟,其中中等强度活动需 60 分钟。
7 — 10 岁青春期前儿童
运动类型:定向培养运动能力,避免参加对抗性高强度项目。以球类运动和跳跃运动为主。具体项目:跳绳,游泳,跑步;
运动强度:中高强度为主,但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动;
运动时长:每天≧ 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次持续 ≥30~60 分钟为宜;每周≧ 3 天的锻炼肌肉力量的抗阻运动。
11 — 16 岁青春期孩子
运动类型:适宜以弹跳为主的运动,如:摸高、跳绳和引体向上等,游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也都是可以选择的;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为主,避免长时间高强度活动;
运动时长:每天不少于 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每次持续不少于 30 分钟;每周进行不少于 3 天的抗阻运动;校园内课余体育运动与课后居家运动结合保证运动时长。
来源 / 陕西省人民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