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巍峨的大金门,古朴的四方城默然矗立,苍翠的参天大树映衬着红墙黄瓦,神道两侧的石兽忠诚守护,矫健的梅花鹿在林间穿梭 ……
这里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与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明孝陵。
2003 年 7 月 3 日,明孝陵作为 " 中国明清皇家陵寝 " 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20 载春秋过去,如今的明孝陵愈发庄重、恢弘。正值南京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 周年之际,翻开《江苏文库》《明孝陵图》,看看一百多年前的 " 世界遗产 " 长什么样。
大金门
眼下,明孝陵绿荫浓蔽、空灵幽远,很多市民游客来此怀古思幽、感受历史。
100 多年前,清末画家阙伊也是带着如此心情来到这里。
1910 年 6 月 5 日,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拉开帷幕,这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历时达半年。阙伊作为南洋劝业会美术主任,参与博览会筹备工作。
工作之余,垂涎金陵美景多时的阙伊,开启了打卡之旅,用画笔记录下了这段难得的寻踪之旅。
△ 大金门
公元 1381 年(洪武十四年),钟山南麓车马穿梭,数万能工巧匠从全国汇聚到此,开始修筑一座前所未有的恢弘帝陵。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不走寻常路,他把陵寝选在了离他生前皇宫不足八里的地方。而陵园的第一道关卡便是 " 大金门 "。
△大金门远视图(阙伊绘)
△大金门近视图
△金门内视图(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据记载,大金门原本相当华丽。屋面为单檐庑殿顶,配有绿色琉璃椽子、黄色琉戴瓦,门洞是朱红双扉,东西两侧还有一整圈的陵园红墙。只可惜战争时期,这些都被损毁了。
阙伊来到这里不免感慨万分,通过历史和想象,他为大金门补了一个 " 完整版 "。画作上金门巍峨、古树环绕," 明清两代帝陵之型范 " 的气派力透纸背。
△大金门昔日光景(阙伊绘)
神道
到了明孝陵,怎能错过 " 最美 600 米 " 神道?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美不胜收。但你知道 100 多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吗?
走过四方城,便能看到明孝陵神道在前方延伸出去。100 多年前,这里曾一片坦途,芳草茫茫,非常空旷。
△明孝陵神道(阙伊绘)
△明孝陵神道(19 世纪末)
通过真实影像资料可以看到,阙伊确实是个写实派,神道呈 "ㄈ" 形布局,沿途是石兽、望柱、文臣武将。
有人不禁要问,百年前可不像今天土地寸土寸金,为啥不走直路,非走弯路?个中奥秘众说纷纭。
较为普遍的说法是 " 北斗星座 "。航拍时专家发现,整个孝陵的布局是北斗七星形状。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采用象征手法,以北斗作总体规划,追求天地相融、天人合一。
朱元璋将孝陵主要建筑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布局,从而使表现 " 斗身 " 的神道围绕孙陵岗环行呈 "ㄈ" 状。
如今的神道两侧绿树环绕,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或站或坐,武将、文臣庄严肃穆,无论沧海桑田,它们都是帝陵最忠实的守护者。
文武方门
到了文武方门,便是到了孝陵最核心的地方。文武方门本是单檐歇山顶,顶上是黄色琉璃瓦,顶下是朱红双扉的五孔门洞,太平天国的战火,让这宏伟的建筑毁于一旦。
直到 1998 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对明孝陵陵宫门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并依照明代规制对文武方门进行重新修复,挂上 " 文武方门 " 四个鎏金大字,原来的 " 明孝陵 " 石匾则被移入明孝陵博物馆保存。(载于《明孝陵新志》)
△文武方门
△明孝陵文武方门(阙伊绘)
从阙伊的画上可以看到,这时候的文武方门上挂着的还是 " 明孝陵 ",这是经历战火后清政府简单维修后的样子。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文武方门之后的享殿前门(又称碑殿),有一块大大的 " 治隆唐宋碑 ",这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康熙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钦赐四个大字,意思是赞美明太祖朱元璋的文治武功远迈唐宋,并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制作石碑。
△治隆唐宋碑
△明孝陵碑殿(阙伊绘)
阙伊的画上,这里显然成为了当时的 " 网红 " 打卡点。有身着长袍马褂的游人研究书法的,有抱着孩子了解历史的,有戴着礼帽的洋人前来瞻仰的,好不热闹。
内红门
进入享殿,便是离朱元璋又进了一步,这里供奉朱元璋和马皇后及其他嫔妃的神主牌位。
△内红门
遥想朱元璋一生,虽戎马一生、统一江南、建立大明,英勇无比,但内心的脆弱也是可想而知。当最疼爱的儿子朱标去世后,老朱便再也掩不住内心悲伤,无心朝堂。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一代明君魂归应天皇宫(南京故宫)。
享殿正北还有一道红墙,称 " 殿后门 ",也叫 " 内红门 "。鲜艳的红色墙面,在斑驳的树影下格外好看,正适合来几张游客照。正巧,100 多年前的人们也是这么想的。
△明孝陵内红门(阙伊绘)
在阙伊画上的文字描述,当时孝陵享殿与内红门之间,有几间守陵人员居住的瓦房。为了避暑,他们栽植下树木,放了几张椅子,以方便游人休息。
守陵人还准备茶水贩卖,并备有太祖朱元璋像一轴,游客出钱便可一观。由此可知清末孝陵早已是配有简单旅游服务的景点了。
△大明朱太祖像(阙伊绘)
方城明楼
出了内红门不远,便是这场寻踪之旅的最后一站:方城明楼。
在明孝陵宝顶(陵寝)之前,有一座高高的巨大城堡方城明楼,高大的拱门、长长的隧道,隧道旁的石刻须弥座式,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是作为地下寝宫神灵出入口来处理的,用来掩饰墓道入口,制造出一种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明太祖陵宫(方城明楼)阙伊绘
然而,通往宝顶的最后一道 " 关卡 ",也没有幸免战火纷扰。20 年来,按照世界遗产保护标准,有关部门对明孝陵进行科学保护和修缮,先后重点完成了棂星门、下马坊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让历史风貌得到进一步彰显。
站在明楼上,眼前突然开阔。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象路石刻 …… 一路走来,好似历史在脚边流淌。
历史的车轮滚滚,600 年沧海桑田,留我们的或许正是前人的智慧与勇敢的精神。
好 书 推 荐
《明孝陵图》
阙伊 绘
凤凰出版社
2021 年 01 月
《明孝陵新志》
汪东明 主编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 南京出版社
2023 年 06 月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图 |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杰
视频 | 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