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辆时速 350 公里自动驾驶列车、首个搭载 5G+4K 超高清演播室的智能列车、首次在动车组上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定位技术 ……
在位于长春市绿园区的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京张智能动车组副总设计师朱彦。提起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的 " 瑞雪迎春 " 智能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朱彦至今仍是难掩激动," 好多场景还历历在目。"
飞驰的京张高铁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
京张高速铁路是国家规划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2017 年以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在荣获 " 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吉林省黄大年式科研团队 " 等殊荣的 " 时速 350 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团队 " 的基础上,大胆启用青年设计师,组建了京张高铁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其中 35 岁以下青年设计师 136 人,是设计团队的主力军、生力军。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设计团队成员
" 很多技术难题等着我们去攻克。" 朱彦说,自项目投标阶段,团队就开始只争朝夕,三个月封闭办公,早八晚八周末不休息,车头做了 42 套方案,绘制各种结构图纸 5289 份,电气图纸升级了 4 版近万张。
层峦叠嶂,石峭弯多,京张高铁线路条件复杂,全线共有桥梁 64 座,计 66 公里,隧道 10 座,计 49 公里,桥隧比为 66%。" 山峦沟壑难避、千分之三十坡道难登 " 的设计难题摆在京张高铁设计团队面前。
飞驰的京张高铁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
" 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坡道很大,它的海拨高差变化也非常快,从 1700 米到 1100 米仅用 30 多秒的时间,这个压力的变化率,就给车辆的空调压力、控制系统带来了挑战。" 朱彦说,在八达岭长城核心区地下 102m,有着世界上最深的高铁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这里有着 11000Pa 的压差,列车会以时速 350km 速度通过,这对列车舒适性更是提出了巨大挑战。" 我们的技术人员在调试的时候常常几天几夜不停地做测试。"
" 八达岭高铁站扶梯有 400 多米,从上到下有 16 楼层高,很长。就像坐飞机着陆过程中的感觉。压力波控制不好,人感觉不好,耳朵难受。" 京张高铁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计主管董雪妍回忆,冬天 3 点起来,第二天晚上 12 点下车,整个线路来回在上面跑,记不清跑多少趟了。大家跟打了鸡血似的,时时在转。
" 最终通过解决车辆气密性技术和压力控制的逻辑,这两方面相结合,解决了京张高铁车辆压力舒适性的问题。就是说你坐在车里不会感觉很大的压差,使得耳朵感觉压迫。" 朱彦说,如果退缩,啥也做不成。高铁的精神,就是不怕万难,必定干成。
车身色彩以青花蓝为基调,配以动感十足的白色飘带,更有 24 朵雪花若隐若现,象征第 24 届冬奥会 ……2019 年 12 月 30 日,首列京张高铁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从北京北站出发驶向太子城站,世界首条时速 350 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飞驰的京张高铁 " 复兴号 " 智能动车组
" 这也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化时代’。复兴号家族已形成系列化产品,能够适应高原、高寒、湿热、风沙等多种运行环境需求。" 朱彦说,110 年前,京张铁路横空出世,打破了 " 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 " 的断言,110 年后,世界领先的智能高铁,折射出中国引领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 最难的骨头都啃了,积累了宝贵经验。后来,包括你们常坐的长春到北京朝阳站的线路,过的隧道特别多,用的就是京张高铁的经验。" 朱彦说,团队的成员也有了更好的成长,许多 80、90 后现在都可独当一面。
" 京张高铁项目后我的头发就有变白的了。" 董雪妍笑着说。" 伤心不?"" 不伤心,我们可是把事情做成了呢。"
" 中国高铁成功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一列高铁动车的零部件达五十多万个,高铁制造涉及冶金、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精密仪器、机械、电力等众多产业链。" 朱彦说,支撑起中国高铁这张闪亮的名片的是中国整个装备工业的制造能力,我国的产业供应链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不断提升在路上。" 朱彦说,现在京张高铁已开通几年了,它运行得非常平稳。" 我们最近也在做一系列边界探索的实验,为我国研制下一代更高速的动车组在努力奔跑。"
来源:人民网 - 吉林频道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