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 2023 年升学季,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发布纪律提醒,严禁党员干部借 " 升学宴 "" 谢师宴 " 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以及微信红包等电子礼金、礼券,提前打好 " 预防针 ",亮明纪法红线。
" 我们在高考结束的第 3 天就发布了纪律要求,提醒在前、防范在先。从近年监督检查情况看,借升学之机违规收礼的问题明显减少。"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秦子阳介绍,纪律提醒要求严查提前延后、化整为零、线上收礼等隐形变异问题,持续营造廉洁清朗的社会氛围。
上半年曝光 167 起
违规收礼典型案例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受权发布 167 起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典型案例。
从收送物品类型来看,既有米面茶油、月饼粽子等日常食品,又有名烟名酒、玉石字画等名贵特产,同时,购物卡、代金券、手机等也屡见不鲜,且一起违纪案例往往表现为既收钱又收物,一次性收受多种礼品礼金。
具体而言,在违规收送礼品方面,烟酒、卡券仍是高频词,在 167 起典型案例中,涉及违规收送烟酒的共 79 起,涉及违规收送购物卡、代金券等有价证券的共 48 起,还有 14 起涉及收送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收送礼金问题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收送礼金往往和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相互交织,如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卫东利用其孙子百日宴等时机,收受私营企业主人民币 2 万元、港币 2 万元及高档白酒 14 瓶、手机 2 部、名贵女包 1 个。另一方面,线上转账、微信红包等形式更为常见,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管理科副主任鲁海军收受某医疗设备经销商以 " 生日祝福 " 为名通过微信转账所送的礼金 1888 元。
此外,违规收送名贵特产问题仍禁而不绝。数据显示,今年 1 月至 5 月,全国共查处违规收送名贵特产问题 162 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 179 人,党纪政务处分 145 人。
在违纪行为发生时间上,提及元旦、春节、" 五一 "、端午、中秋、国庆等年节假日的共 63 起,节日节点仍是收送礼品礼金的高发期。这既表明部分违纪人员在高压之下仍心存侥幸、顶风违纪,也提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需持续紧盯重要时间节点,有的放矢纠治 " 四风 "。
值得注意的是,167 起案例中共有 141 起存在多次收送情节,多起横跨十多年。例如,安徽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交通警察总队)原二级高级警长彭洪勇自 2000 年起收受多名私营企业主所送高档烟酒、茶叶等礼品和购物卡,持续时间长达 20 年。
" 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例来看,收送礼品礼金问题顽固性反复性特点突出。主要原因是少数党员干部心存侥幸,仍不收敛、不收手。" 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俞永炎分析,针对此类问题,必须持续夯实从政治高度抓作风、改作风、严作风的工作格局,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整治。
从名烟名酒
到 " 推广费 "" 咨询费 "
记者通过梳理相关案例发现,为了逃避监督,收送礼品礼金形式不断改头换面、花样翻新。比如,通过电子礼品卡、提货券等收送礼品礼金;避开关键节点," 错峰 " 收送节礼;以办公用品等名义虚列开支套取费用送礼;以微信群抢红包、参与公司抽奖等借口送礼;通过网购、快递寄送礼品等。
此前,中国宝武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宝武监察专员办公室查处了马钢集团马钢股份原副总经理章茂晗多次通过快递收受香烟、茶叶、水果、生鲜等礼品问题。" 我们是在核查其他情况时调取了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相关订单信息,通过梳理发现了其通过快递收受礼品问题。" 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传统的上门送礼,利用电商平台、快递物流等方式收送礼品不易查证,大多很难发现。
手段由明转暗的同时,礼品礼金的名义也是五花八门、日趋隐蔽。有的打着" 走亲访友 "幌子送,有的找" 推广土特产 "借口送,还有的套上" 劳动报酬 "外壳送 …… 其手段可谓不断 " 创新 "。
外在表现千变万化,实则仍是 " 新瓶旧酒 ",礼品礼金背后是对利益交换的期待,实质都是通过感情投资来谋求好处。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大多是从战战兢兢收受烟酒茶、小红包发展到肆无忌惮收受贵重礼品、巨额礼金,最后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对于这种 " 小恩小惠 ",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守公私界限,保持过硬作风。
在办公群发升学宴、葬礼信息
收受农村医生礼金
党中央三令五申之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仍然禁而不绝,根本在于背后的利益交换,送礼者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收礼者乐在其中,彼此心照不宣。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思想偏差,权情不分,纪法意识淡漠,有的认为逢年过节互赠礼品是传统礼仪,收送礼是 " 重感情 ",不收不送反会影响人际关系;有的曲解正常人情往来,打着收送礼的幌子进行利益交换;有的沉溺于 " 礼尚往来 " 带来的虚假安全感," 掩耳盗铃 " 搞权钱交易。
还有个别党员干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偏好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文玩玉石,从而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当作利益输送的敲门砖。
从送礼者一方来看,向党员干部送礼的主要包括管理和服务对象、主管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其中,党员干部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赠送的礼品礼金最为普遍。在 167 起典型案例中,90 起涉及管理和服务对象,占比 53.9%。
例如,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委原副书记、修文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成强借家中装修之机,多次违规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根雕、名贵植物盆景及服装等礼品。" 他家中缺少什么,老板就网购邮寄给他,除此之外,老板还提供专车接送、代为购买机票,服务不可谓不‘贴心’。"贵州省贵阳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干部王红蕾介绍," 围猎 " 者送礼或是有请托事项,或是为搭建 " 关系网 " 以备不时之需,最终目的都是以感情投资换取利益回报。
分析同事上下级之间的礼品礼金往来,有的利用送礼之机对上级攀附贴靠,甚至花公款购买特产礼品,慷公家之慨、谋个人之私;也有部分党员干部被面子文化、从众心理影响,不愿做 " 出头椽子 ",跟风随礼。吉林省德惠市郭家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立峰在操办女儿升学宴、父亲葬礼时,委托下属工作人员在郭家镇农村医生办公微信群发布相关信息,违规收取 20 余名农村医生礼金共计 1.86 万元。
" 当时碍于情面随了 500 元‘份子’,这对基层医生来说其实不是一笔小数目,但大家都给了,而且考虑到上下级关系,如果不给怕以后工作不好开展。" 一名随礼的农村医生告诉记者。
收礼受贿相互交织
严查严治不正之风
剖析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不难发现,收礼与受贿往往相互交织," 明礼暗贿 "" 形礼实贿 "" 礼贿不分 " 屡见不鲜。167 起案例中,涉嫌犯罪被移送检察机关的共 124 起,占比达到 74.3%。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特征,进一步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同时坚持纠树并举,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推动化风成俗、形成习惯。
从领导干部严起,一级带动一级。在收受礼品礼金受到处理的公职人员中," 一把手 " 占比超过一半。今年 " 五一 "、端午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涉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金融单位的多名 " 一把手 ",皆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交织的典型案例。自 2021 年 9 月首次集中通报严重违纪违法涉嫌犯罪的中管干部 " 四风 " 问题以来,通报问题偏向 " 关键少数 " 的比例逐年增加,释放出抓作风必须从领导干部严起,强化警示震慑的强烈信号。
聚焦节日节点强化监督检查。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元旦、春节、" 五一 "、端午等节点前后开展明察暗访,整治 " 节日病 ",狠刹送礼风。景宁畲族自治县纪委监委围绕当地特产惠明茶,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随机确定路线,对茶叶经销商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展抽查检查,严防违规收送惠明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纪委监委强化 " 室组地 " 联动,联合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组成专项督查组,紧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易发多发问题,深入商超等场所开展监督检查,持续纠治 " 四风 "。图为 7 月 10 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对一商超销售凭证进行核查,了解相关情况。程媛 摄
紧盯隐形变异动向纠治送礼之风。贵州省贵阳市纪委监委严查以讲课费、咨询费、服务费等形式变相收送礼品礼金及背后问题,特别是对国企、金融、教育等领域有关问题进行专项部署,推动建立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今年 1 月至 5 月,贵阳市纪委监委查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 42 起,党纪政务处分 37 人。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