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07-14
【助你健康】罕见的眩晕症——猎人弓综合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反复眩晕,慕名就诊

高先生是一位从事航天工程的职工,平素身体康健,乐观开朗,生活规律,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然而最近,他被眩晕反复纠缠,苦不堪言。

" 这种头晕在行走时就会出现,也没有啥规律,反正每次发作的时候都觉得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还容易跌倒,持续几分钟后便好转。" 高先生说,这个情况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导致他甚至都不敢随心所欲地行走,更别提正常工作了。

为此,高先生到处寻医问药,用了药物、理疗等多种手段都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头晕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愈加明显。更让他焦急的是,前段时间他逐渐出现了右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困顿之际,高先生看到了我院公众号里推送的《头晕那些事》系列报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高先生慕名前来就诊。

寻踪觅影,不断求证

入院后,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柏玉兰医生通过详细诊查发现,高先生每次头晕发作前均有可疑的转颈动作,同时右上肢已经出现持续性痛觉减退,在排除了前庭病变和颅内病变后,将视线转移到常常被提及、时时被争议的血管——椎动脉之上。

椎动脉左右各有一支,发出后自第 6 颈椎横突孔向上走形,并在寰椎侧后方弯曲通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主要供应大脑后部、间脑、脑干、小脑的血供,因此容易受到颈部各种疾病的影响,并导致眩晕及后循环梗死的症状。

神经内科 TCD 室范玲玲医师为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CD)及转颈试验,结果提示左侧椎动脉在向左右转颈时受到了明显压迫,同时颅内供血严重下降。医生考虑," 猎人弓综合征(BHS)/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ROVA)" 很可能就是一直在苦苦探寻的病因。

左侧椎动脉左转颈最大血流速度变化率为 28%,右转颈最大血流速度变化率为 40%。

左侧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变化率为 47%;右侧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变化率为 25%。

诊断明确,治疗后好转

为了进一步确诊,神经内科的医生又为患者完善了动态脑血管造影(动态 DSA),相对于普通脑血管造影,动态 DSA 可见显示 ROVA 患者在旋转头部时血管的异常情况、具体受压部位及后循环血流量等,并且与中立位进行对比,对 BHS/ROVA 具有确诊意义。术中见正位时患者左侧椎动脉显影正常,向右侧转颈 45° 时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下降,远端显影欠佳,转颈 90° 时左侧椎动脉远端受压闭塞。

结合高先生发作时的情况,即行走时伴有转颈运动,从而导致左侧椎动脉机械性闭塞引发后循环缺血及梗死症状,至此," 猎人弓综合征(BHS)/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ROVA)" 诊断明确。考虑到高先生目前病程较短,程度较轻,经神经内科全体医师讨论后,予以姑息保守治疗后,患者头晕及肢体麻木无力症状好转。

知识 · 链接

猎人弓综合征(BHS)/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ROVA)是指患者在旋转或后伸头颈部时椎动脉受压或闭塞所引起的椎 - 基底动脉循环缺血或梗塞的一类综合征。

流行病学及病因:

多见于 50~70 岁的男性患者,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常见的病因为骨赘、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椎动脉畸形、软组织增生、肿瘤等多种因素,其中骨赘是最常见的病因,并且以左侧椎动脉受累多见,其次为右侧椎动脉,双侧受累较少见。

临床表现:

BHS/ROVA 发作时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头晕、晕厥、眩晕、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眼球震颤等。如致压因素持续存在可引起后循环脑梗塞,症状加重可出现共济失调、言语困难、吞咽障碍、偏盲、意识障碍、四肢瘫痪、感觉减退等。上述症状通常在头颈部转向一侧或后伸时诱发,回到中立位时迅速缓解。

诊断:

BHS/ROVA 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如:

1)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 转颈试验:有便捷、无创、实时的优势,可用于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复查,但学习周期较长,其诊断的准确性依赖于 TCD 医生的经验水平。

2)动态 DSA(包括正位及旋转位) 是 ROVA 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 ROVA 患者在旋转头部时血管的异常情况、具体受压部位及后循环血流量等,并且与中立位进行对比,对 BHS/ROVA 具有确诊意义。

3)头颈部 CT/CTA 及 MR/MRA 等可显示脑实质病灶,还可以评估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毗邻组织结构的关系。

治疗:

BHS/ROVA 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

1)保守治疗方案包括避免头颈部转动、佩戴颈托以及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

2)外科治疗手段包括单纯椎动脉减压术、颈椎固定融合术以及椎动脉减压合并颈椎责任节段融合术。

TCCD

神经内科在丰富的脑血管病诊治经验下,在长期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基础上,目前已熟练开展 TCCD 检查。TCCD 是一种常用的脑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技术,与其它影像学检査相比,具有无创伤、价廉、简便、可床旁实施检查、对患者依从性要求低等优点,TCCD 在 TCD 成像基础上,加入二维灰阶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直观地识别颅内结构 , 更准确地定位颅内血管 , 通过角度校正,可更为准确地取得狭窄处及狭窄前、后血管腔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脑血管造影(DSA)

脑血管造影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 DSA 造影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DSA 可清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所以,目前已成为多种脑血管病检查的金标准,特别是对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狭窄、夹层等定性定位诊断。其中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DSA 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

院神经内科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及动脉溶栓、机械取栓、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等治疗;成功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近 4000 台次、血管内治疗 390 人次。在卒中少见、罕见病因诊断、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方面具有优势;在脑血管病病因、预防、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目前为全国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综合卒中中心、西安市脑卒中救治定点单位。

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刘卫平 脑科医院名誉院长

博(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副主委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专业培训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神经外科器械学组副主委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副主委

2000-2001 年在日本国立香川医科大学留学。分别于 1998 年、1999 年、2001 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藤田保健医科大学、福井医科大学学习颅底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窥镜手术。2010 年远赴美国 UPMC(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内窥镜颅底外科手术技术,2013 年在德国埃朗根大学垂体瘤中心进行交流学习,2014 年专程赴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脊柱内镜手术技术,2016 年赴美国范德堡大学及医院学习功能神经外科技术。研究方向为颅底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手术及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多年来,在神经外科临床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门诊诊治病人近 6000 余例,收治病人 1000 余例。获国家、军队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9 项。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及军队多项课题资助。主译专著 1 部,参编专著 12 部,在国内外医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荣获学校及西京医院的嘉奖。在 "5.12" 抗震救灾中被评为 " 先进个人 ",并荣立总后勤部 " 三等功 "。2017 年获陕西省卫计委 " 三秦最美医生 " 称号。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丁志斌 脑科医院神外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外科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西安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内镜学组委员

陕西省神经外科整合专委会委员

2000 年 10 月创建我院神经外科。多年来一直从事临床医学医疗教学工作,共实施各类颅腔外科手术千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在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擅长颅内肿瘤、高血压脑出血、脑积水、颅腔损伤及其复合伤的诊断、手术及治疗。2007 年 3 月 -2009 年 3 月承担院内课题一项《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并于 2013 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华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学术年会上以此课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其成果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可,使我院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位于国内领先水平。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金林 脑科医院神外二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医学会陕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陕西神经外科专业常务委员

中华康复学会陕西分会颅脑损伤康复专业常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保健协会脑疾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委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25 年,擅长颅脑显微微创手术。在脑出血、脑动脉瘤、颅内肿瘤等颅脑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上有较深的造诣,组建学科,成立神经外科病区和神经重症病房。

每年完成 350 多例手术,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20 余篇,SCI 论文 4 篇。完成陕西省教育厅课题二项,主编《神经疾病诊疗学》专著一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受聘《实用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参与制定中国临床指南一项。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张蓓 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

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陕西省保健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保健协会介入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

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常委

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

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 4 项,市局级科研项目 1 项,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为研究方向,近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25 篇,其中 SCI 收录 5 篇,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高飞 脑科医院神内二病区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神经病学博士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卒中学会遗传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陕西省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

陕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陕西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

西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陕西省农村癫痫防治项目专家组成员

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 23 年,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疑难疾病有独到的见解。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及癫痫的临床与基础。近年发表论文 30 余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 6 项。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刘娟 脑科医院神内三病区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西部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委员

西部睡眠障碍学会委员

陕西省老年医学会神经学组委员

陕西省卒中学会理事

西安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擅长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心身疾病、睡眠障碍、头痛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 10 余篇。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全天

折潇 脑科医院神内四病区副主任

陕西省抗癫痫协会理事

陕西省抗癫痫协会感染免疫性疾病与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与脑电图学组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心脑血管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对于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等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主持多项省级、院校级课题,发表论文数篇。

刘勇 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康复医学会委员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对脑出血、脑梗塞及神经康复等疾病尤为精通;对疑难癫痫的诊治也有较深造诣。在全国多家医学核心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门诊时间:周三至周六全天

石少亭 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 1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目前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癫痫、眩晕等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孔祥丽 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陕西省卒中学会青年委员

西安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委员

陕西省脑疾病细胞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及脑血管介入方面有一定造诣。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1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参与多项省市院级课题。发表 SCI 及核心期刊多篇。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END】

来源 / 柏玉兰(神经内科一病区)

相关标签

猎人 眩晕 规律 医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