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7-14
西班牙“诗歌教室”推出诗人育邦中西双语诗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雨花》副主编、诗人育邦的首部中西双语诗集《育邦》由西班牙莱里达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乔迪 · 霍维诗歌教室诗歌系列丛书第 77 种。

△中西双语诗集《育邦》

莱里达大学是一所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知名公立大学,莱里达大学出版社以出版教学和科研杂志、书籍为主。莱里达大学自 1995 年开办的 " 诗歌教室 ",旨在为诗人提供发表机会,宣传诗歌作品,推动诗歌发展。2004 年,为纪念莱里达诗人和教员乔迪 · 霍维 ( 1954-2003 ) ,诗歌教室命名为 " 乔迪 · 霍维诗歌教室 "。

" 诗歌教室 " 出版学术水准较高的诗集,迄今已经出版 70 余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诗人的作品集近 80 种,其中胡安 · 玛格丽塔、弗朗西斯科 · 布林耐斯分别获 2019 和 2020 年西班牙语文学界最高荣誉 " 塞万提斯文学奖 ",共有 9 位诗人获得过西班牙诗歌界最高荣誉 " 国家诗歌奖 ",10 位诗人获得过诗歌批评奖。迄今为止,出版了中国诗人小海、戴潍娜和育邦的双语诗集。

双语诗集《育邦》收入了《过西南联大旧址》《我认出了我的一位父亲》《最快修复的》等作品。育邦提出,诗歌应该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鲜花,要迎着尘埃,鲜花才会盛开。诗人只有处处惹尘埃," 在人间 " 经过摔打、锤炼、锻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诗集同时收录了育邦本人创作的书法作品,在他看来,用书法的形式把诗歌写下来,既是对于古老艺术的追寻,也是一种对于诗歌现代性的悖论表达。

△诗人育邦

诗集《育邦》由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教师周春霞和来自墨西哥的南京工业大学博士胡安 · 安赫尔 · 托雷斯 · 莱奇合作翻译。周春霞表示,借助此次育邦西语诗集出版的机会,希望西语世界的读者能多多了解中国诗歌。胡安博士认为,育邦偏好简单的元素,他的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是河流、树等,没有火车,没有互联网,他的诗歌回归万物的本质。读者在诗歌中看到诗人在山中行走,读到诗人营造的神秘意境,但是诗人并未离开世界,而是不断探寻 " 人 " 的本质,更深入地进入日常生活。

诗集《育邦》出版后,在西语诗歌界引发广泛好评。哥伦比亚共和大学学者罗德里格 · 隆巴纳博士评价,育邦的诗歌将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诗人将 " 尘埃 " 视作积极的事物,并通过诗歌来展现它,因此他的诗歌不是远离世俗的纯粹精神世界。育邦的诗歌呈现出与西方世界不同的时间观。将中文诗歌翻译成西班牙语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使译者不能逐字逐句地复制,而是要赋予它意义,让西班牙语读者能够理解它,并使诗歌的节奏、意义等各方面达到一种平衡。

哥伦比亚共和大学教师维克多 · M. 冈萨雷斯指出,育邦的诗歌具备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可能,一是因为西班牙语是拉美西语国家共同使用的语言,二是因为他的诗歌主题具有世界性,很多诗歌的主题和意象与外国文学有着强烈的互文性。他认为育邦诗歌中体现出独特的时间观,例如诗歌中出现的播种、收获,总是会回归到种子、起源。他的诗歌与当下关系密切,不属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从积极的、生动的视角去看待过去。他的诗歌充满生命力,他善于通过诗意的语言来超越事实本身。作为非亲历人,在育邦的诗歌中能够拥有主体性视角,感知时间,感受诗人的体验。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曦

(校对 许元华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胡安 西班牙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