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红古区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 " 党建链 " 串 " 产业链 ",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畅通乡村振兴 " 快车道 ",不断提升全区农村产业现代化、特色化水平。
延链补链强链 做长农特产品 " 产业链 "
建好一个班子,带富一方百姓。近年来,红古区将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该区紧盯延链补链强链,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优势农投企业、特色种植技术,采取 " 功能性党组织 + 示范农业 " 发展模式,以红古区花庄镇为核心,将地域邻近的 3 至 5 个村打造一个产业 " 链组 ",以 " 党建链 " 串 " 产业链 ",做长农特产品 " 产业链 ",不断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实现设施农业面积达 18000 亩以上,设施农业种植 4500 亩,建成规模化养殖场 24 家。
推动多元经济 激发产业支撑新活力
红古区全面落实区级班子成员包镇(街道)走村入户、镇(街道)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 " 两委 " 成员经常入户制度,指导各村建立政策宣传、科技助农、设施养殖、市场销售等 " 党员服务区 ",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和工作渗透到产业基地、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激励农村党员主动领岗服务、争当为民先锋,带动促农增收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该区不断深化拓展 " 党建 + 产业发展 "" 党建 + 乡村旅游 " 等新机制,将全区 34 个村划分为商贸服务型、企业带动型、旅游集聚型、特色农业型 " 四型 " 模式,大力发展 " 田园 " 经济、" 花海 " 经济,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全力打造 " 高原夏菜 "" 红古草莓 "" 高原皇菊 "" 雨露香果 " 等特色农产品,推进红古农产品由 " 种得好 " 向 " 卖得好 " 转变,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产业市场。
企地良性互动 打造 " 村企服务链 "
该区通过村级党组织链接投资、建设、运营主体和属地镇村力量,深化村企共富 " 红盟 " 建设。在此过程中,红古区围绕产业配套、服务外包等,打造 28 个蔬菜收装冷库,形成冷链配送、冷链仓储服务 " 链组 ",仓储量达到 6.5 万吨,带动农户 2 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分拣、包装、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优质蔬菜、鲜食玉米为主的产业链,使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14.6 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 58.11%,同比增长 2.19%,实现了借企登高、以工哺农、企地良性互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万宏
一审丨编辑 费勇玮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