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7-17
全国首批!看江苏的75处神奇石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唯一的汉代界域刻石、" 大字之祖 "《瘗鹤铭》、最早的苏州城市地图《平江图》……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的通知,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 1658 通(方)重要文物。

△《平江图》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江苏共有 75 处上榜,数量居全国第六。

跨越千年,镌刻在碑块崖石上的历史书

碑刻是古代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文字石刻的统称,江苏上榜的 75 处,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汉、三国、东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

△《平江图》

其中,既有墓志,例如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谢鲲墓志、张镇石墓碑志等;还有各种碑块,例如收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东汉潘乾校官碑,收藏于淮安市楚州博物馆的东魏石刻造像碑块等。此外,还有很多摩崖石刻,例如镇江的唐贞观《金刚经》偈句摩崖石刻等。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入选的这批文物,文字种类也不局限于汉文,还有藏文、蒙古文、满文、维吾尔文等 20 种。其中就有位于扬州普哈丁墓园的一系列墓志碑,是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遗迹,是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全国唯一的汉代界域刻石上写了啥?

△苏马湾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万里海域,潮起潮落 …… 在连云港的连岛,不仅能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还能看到两块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 " 羊窝头石刻 " 和 " 苏马湾石刻 ",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界域石刻,已有 2000 岁。

羊窝头的这块刻石现在已经风化断成了两截,只剩下 30 多字。

△苏马湾界域刻石碑文

苏马湾的那块,全文 60 个字,字字都清晰可辨,上面写着:" 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柜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二月朔已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 "。

这块碑文的大意是:这里是东海郡胊县与琅琊郡柜县的交界地,大山以南,属于胊县,海水以北属于柜县。西边直到况其县,具体的分界点在山的最高处,东面到无限远的地方,时间是王莽篡位后的始建国四年,也就是公元 12 年。

" 羊窝头石刻 " 和 " 苏马湾石刻 " 都是新莽时期的界域刻石,划定了当时琅琊郡柜县和东海郡朐邑的边界。

沿江岩壁上的书法大观,文人墨客的寻访小记

△《瘗鹤铭》拓片

有着 " 大字之祖 " 称誉的镇江《瘗鹤铭》碑这次也上榜了。

镇江焦山碑刻博物馆原副馆长曹秉峰介绍:"《瘗鹤铭》原来刻于焦山西麓的崖壁上,后因山体滑坡坠入江中,长达七百余年。清康熙五十二年,由卸任的苏州知府陈鹏年募资打捞上来。现有五方残石,一共九十三字,其中十一字不全。"

△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石刻

在榜单中,除了有《瘗鹤铭》,还有宋代的陆游踏雪观《瘗鹤铭》摩崖石刻。曹秉峰表示,自《瘗鹤铭》问世,慕名到焦山寻访的文人墨客就络绎不绝,在沿江二百多米的岩壁上,留下了许多访铭题刻,其中就有这通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石刻。

△《瘗鹤铭》

" 焦山碑林分为两部分,有一部分陈列在焦山碑刻博物馆中,以‘碑’为主,还有八九十块摩崖石刻留在江边的山崖上。" 曹秉峰说:" 焦山碑刻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展陈的《瘗鹤铭》,石头表面并不平整,有自然风化的痕迹。"

南宋的苏州城景,在《平江图》上还原

△《平江图》

" 缘波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水桥多 "…… 南宋时期,苏州的水乡风貌究竟如何?南宋碑刻《平江图》还原了。

大小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与街道相伴而行 …… 水道在《平江图》上展现得十分详细。苏州地处长江南岸,南临太湖,河湖串通成网,河道是苏州城的主要交通骨架。苏州市区,河道与街道相伴出现,稠密的河网要依靠桥梁与街道网相连接,造型各异的桥在平江城到处可见。

《平江图》是我国古代留存至今最早、最详细、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南宋绍定二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刻工为吕梃、张允成等人。后因年久,图碑模糊,于民国六年再次深刻,现存于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

通讯员 王青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王晓宇 江苏省文物局供图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王鹏)

相关标签

江苏 博物馆 东海 王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