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东莞光正实验学校高中新生注册需缴纳 4000 余元校服费一事,在网上迅速发酵,引发争议。
该校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收费经过了教育局和物价局审批,但有媒体咨询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时却获知,他们只负责审批学费和住宿费,校服这类收费相当于学校代购,学生自愿。如果学校强制购买,可以拨打 12345 热线投诉。
这至少证明,所谓 " 收费经过审批 " 至少是不实之词。该校相关人员还表示,对贫困学生没有优惠政策,而媒体却拿出了证据说明,东莞对于中小学贫困生提供了包括生活费补助在内的多项资助政策。校方种种表现,并非偶然。
单就 4000 余元的校服费而言,由于涵盖了校服、被套被褥、水桶、脸盆、拉杆箱、蚊帐、拖鞋、雨伞等多项目物品,计有 30 件左右,因而具有某种 " 性价比 "。但正因为这个 " 校服项目 " 几乎无所不包,才弄巧成拙。
2021 年,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 4561 号(教育类 508 号)提案答复的函》,明确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头一条就是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认真对照一下就知道,光正实验学校校服争议问题出现在哪里。
7 月 17 日最新消息,在接受南 方 + 记者采访时,东莞市教育局表示,对此事,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立即组成专项工作组赴学校开展调查。初步调查发现,该校在校服采购程序、落实学生自愿购买校服方面未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有关规定。对此,市教育局责成学校立即整改,健全完善校服采购程序,严格落实学生自愿购买校服的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至此,一起极为不规范的事件,有了权威定性。这意味着,这起在校方看来不仅无懈可击而且 " 为你好 " 的采购项目翻了船,学生和家长的正当权益受到了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变相强制让学生一次性交钱买 " 校服 " 的事并非孤例。2018 年 8 月多家媒体报道,杭州一民办小学通知家长收取万元校服费, " 未能如期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录取名额 ";2015 年 4 月,广州日报报道,网友反映:" 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 该校当时发放的校服有 12 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 18 件,费用需 2180 元。此类事件中,不只是 " 贵不贵 " 的话题引人关注,强制或变相强制、缺乏议事精神、有失公开透明的做法,更引人侧目。
在国家层面三令五申、不断规范的情况下,个别学校依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耐人寻味。事实说明,如果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及时、不到位,总是忙于事后纠错,此类歪风自然就找到了可利用的空隙。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