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优秀小康村 "" 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 江苏省文明村 "…… 一项项闪亮的荣誉勾勒出苏州市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农联村的幸福模样。27 年前,农联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建军从企业家 " 跨界 " 而来,在基层扎下根。27 年间,他写下近 7000 篇民情日记,把好事、实事都落实到每一个村民身上,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共同致富。如今,穷困小乡村崛起成村级可用财力超 1 亿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6.3 万元的富裕村。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了赵建军 " 最美基层共产党员 " 荣誉称号。
△赵建军带领村干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 半路出家 " 的书记,用最短时间解决村里的 " 急难愁盼 "
1996 年,赵建军受命担任农联村党总支书记。当时,赵建军面对的是个大困局:6 家村办企业负债近千万元,奄奄一息,村级可用财力几近于零。赵建军一到任,就把亏损企业破产的破产,转制的转制,村里一些不明就里的人骂他是 " 败家子 "。面对这些,赵建军仍坚定信念,他说:" 我只卖设备和资产,厂房和土地全给村里留着。他们怎么骂我不管,我就认定一条,真心为老百姓做事,就别怕难!"
转制拿来的一点钱,赵建军第一件事就是修路。那些日子里,赵建军天天起早摸黑盯在路上抓质量。当第一条 5 米宽的水泥路接通了市区主干道,农联村发展的 " 财气 " 也被理顺了。三年后,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这样的改变,慢慢建起了新书记和村民们之间的信任。2000 年,村党总支换届改选,赵建军以全票当选,足见大家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赵建军(右一)在农联家园一期工地上办公
2003 年 11 月,农联村与附近的乌沙和南桥两个贫困村合并,新的任务又摆在赵建军眼前。
乌沙地区有 500 多家废品回收站,居住着 5000 多名以收购废品为生的外来务工人员,是当时远近闻名的 " 垃圾村 "。面对这个 " 烫手山芋 ",赵建军却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就能解决 " 顽疾 "。从此,他天天泡在乌沙地区,盯拆除进度。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这块困扰当地多年的 " 顽疾 " 真的得到了根治。当有人问到赵建军是怎么啃下这根 " 硬骨头 " 的?赵建军说:" 只要用心做事,真心为民,就没有过不了的坎!"
△赵建军与村民在一起
写下近 7000 篇民情日记,强村富民之余又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 把来访的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把反映的问题当‘家事’。"" 农业解决根本问题,工业化解决小康问题,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解决富裕问题。"…… 翻开赵建军的《民情日记》,27 年来写了近 7000 篇,无论是家长里短,还是村里的产业发展,他都一一记录,再一一解决,从不打马虎眼。" 发展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 在赵建军的带领下,农联村抢抓乡镇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腾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机遇,经济 " 家底 " 越攒越厚实。2015 年,农联村就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 23 亿元,村可用财力 4535 万元。
△赵建军为优秀学生发奖学金
成立爱心基金会,扶助困难村民;设立奖学金制度,给优秀学子派 " 红包 ";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开办农联实验小学 …… 如今,农联村的福利已经做到了 " 生、幼、学、医、老、故 " 全覆盖,但赵建军始终觉得不够。
最近,赵建军又计划着打造一个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医院," 零距离 " 服务百姓。这个小医院,要有最基本的配药、挂水、体检等服务项目,还要配备中医针灸等特色项目," 零距离 " 服务百姓。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批复,有望在 2023 年底启动,在 2024 年底之前正式投入使用。另一边,赵建军又紧盯在建的农联科创产业园,建成之后,产业园将每年给村子带来 800 万元的租金收入。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晓安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