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不能说是时间最早的,但一定是最重历史传承的。中国的甲骨文出现在三千七百年前,在已知的世界古文字中,也不是最早的。但自从古代中国人使用甲骨文,然后用延续下来的汉字记录历史,几乎没有中断过。从这一点上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他文明,有的历史记录很快中断了,有的文字今天早已成为死文字,而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多的历史书。如 " 二十四史 " 有三千三百卷,四千七百万字。《资治通鉴》有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大部头的历史书还有很多,并且都保存到了今天。
然而,正如中国当代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领域泰斗学者葛剑雄教授所认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两大难题:第一,中国历史覆盖的时间很长,范围很广,人物也很多,因此无论是普通的爱好者还是专业的研究人员,都极难去进行全面地了解、学习和研究;第二,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或是未来可能再发现的所有历史,其实都是作者有选择、有意识地记载。即使是个人记录,也离不开作者本人所了解的范围和所持有的立场。
基于此,要复原历史、了解真相是非常困难的。在《不变与万变:葛剑雄说国史》一书中,葛剑雄教授试图选取一些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词,从比较特殊的角度来进入历史:如果我们把古代中国比作一个像人体一样精密庞大的协作系统,那么土地就是它的骨架,人就是它的血肉,而朝堂、政治就是它的神经中枢。漫长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磨合的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生生不息,成就了今日的中国。
该书分为三编,从古代中国的 " 骨架 "" 血肉 "" 神经中枢 " 三方面予以介绍。其中," 古代中国的骨架 " 主要从 " 地 " 的角度展开,并从疆域、城市以及建设三个层次作具体阐述。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称为 " 中国 ",而 " 中国 " 这个名称,在三千余年前已经形成并且一直被沿用,但是直到近代,它才成为我们国家正式的名称。但在历史上," 中国 " 代表了正统,一个政权要建立、要维持,必须把自己作为 " 中国 " 的代表。特别是在政权分裂的时期,只有以 " 中国 " 自居并能代表 " 中国 " 的政权才有可能完成统一。即使是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想入主中原,要统治整个中国的话,也得自认为是 " 中国 ",才能争取到合法性,才能得到大多数国民的认同。
" 古代中国的血肉 " 篇章从 " 人 " 的角度进行介绍,具体从人口、移民、人物等小切口切入。自古以来,人口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所以历朝历代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作人口调查工作。人口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呢?无非三种,一种就是征兵,还有一种是服劳役,再一种是纳税。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 " 安土重迁 " 的生活习惯,非不得已是不向外迁移的。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外迁的人很少,大多数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原地,或者就地做扩散性的迁移。如果碰到天灾人祸不得不逃离故乡,但是在灾祸过去以后,他们还是要回到故乡。
本书最后一个篇章 " 古代中国的神经中枢 ",则从 " 权 " 的角度介绍了古代中国社会是如何运转的。总之,任何历史都是后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所做的有意识的、有选择的记录。只要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史料中透过表面看到真相,用我们今天的历史价值观来解释、认识这些历史。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