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并秀。
时间回到三年前。" 高新科技园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2020 年 7 月 23 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察看产品展示,了解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为长春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书记的话,刻在规划展览馆的墙上,更刻在长春新区人民的心底。
长春新区迎宾大道远达大街焕新升级。 (长春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三年过去了,长春新区在时代大考中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作为我国第 17 个国家级新区,在 " 集约化、内涵式 " 发展道路上,长春新区牢记嘱托,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认真贯彻省市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优势加速巩固。
如今,428 平方公里的辖区内,集聚了近 800 户高新技术企业,360 余户 " 专精特新 " 企业,11.4 万户市场主体。这里人均 GDP 达到 14.5 万元,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这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 1000 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近 60%;这里投入人才资金 2.4 亿元,引育各类人才 17 万人 …… 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区 " 答卷 "。
今天的长春新区,已成为带动吉林省创新驱动的 " 发动机 ",拉动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 " 火车头 "。
答卷三
创 新
把 " 关键变量 " 转化为
高质量发展 " 最大增量 "
6 月 15 日," 一箭 41 星 " 的喜讯响彻祖国大地。41 颗 " 吉林一号 " 自研小型卫星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这将为我国卫星快速组网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综合办公室主任张晓磊介绍说。
6 月 15 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41 颗 " 吉林一号 " 自研小型卫星。(长春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从 " 一箭 4 星 " 到 " 一箭 41 星 ",一箭多星发射的卫星数量增长约 10 倍;从 420 公斤到 20 多公斤,单颗卫星重量约减少 95%…… 长光卫星发展日新月异,也折射出长春新区这片 " 创新沃土 " 的强大生命力。
" 多年来,在创新研发方面,长春新区不仅给我们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还频频印发相关政策文件。2018 年,长春新区印发的《精准支持长春新区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强调,对制造卫星并发射成功的企业,每颗星给予最高 50 万的资金奖励,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2021 年,公司获评‘ 2020 独角兽创新企业’称号,长春新区奖励我们 1000 万元研发奖金 ……" 说到公司在长春新区扎根、发展、壮大这一路走来的感受,张晓磊有说不完的话。
长春新区科创广场汇聚创新活力。(长春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长春新区勇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命。为建立企业发展全周期、全链条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长春新区高水平建设环吉大双创生态圈、环北湖科创生态圈的 " 双圈驱动 "" 两极通融 " 格局。
加快集聚创新平台资源。长春新区联合一院三所和高校,高标准谋划打造吉大仿生研究院和大科学装置、国家中医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省科技创新研究院、氢能研究院 " 两室、两院 " 落位新区。
高科技人才在实验室进行药品研发试验。(长春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加快培育各类创新主体。长春新区全面实施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梯度培育计划和中小微企业 " 登高—升规—晋位—上市 " 工程,加速初创型企业孵化壮大、助推中小型企业提档升级、引导龙头型企业平台化发展。
……
目前,长春新区省级以上转移示范机构数量占全市 45%,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数量占全省 40%,国家级 A 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占全省 60%…… 一组组数据记录着长春新区创新力量的积蓄与成长,也将为长春新区注入更多澎湃动力。
答卷三
产 业
"311" 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促进主导产业蝶变升级
" 今年 6 月初,长春市赴‘珠三角’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动,促成我们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6 月 20 日,在长春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华为—希达联合解决方案发布仪式成功举办。我们双方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长春新区建立超高清显示产业链生态,助力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整体升级。" 被问及长春新区 "311" 现代化产业新体系,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喜凤用一个小案例道出该体系的大作用。
" 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 让希达电子受益良多的 "311" 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正是长春新区大力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大胆创新突破之一。
长春新区打破原有发展格局,将全区重新划分为药谷、光谷、新材料基地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创新链长、链主、链办、链群专业化发展模式,构建了 " 一个工作专班、一支招商团队、一项产业规划、一组产业政策 " 等 " 十个一 " 工作落实体系。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内,科研工作正在进行。人民网记者 王海跃摄
" 营商环境建设是区域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体制机制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介绍,近年来,全区持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实施 " 标准地 + 承诺制 "" 跨省通办 " 等一批务实管用、可复制可推广的首创性、独创性改革,实现环节再精简、审批再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坐落于长春新区的长春智慧法务区先后引进 44 个法务项目。以法务区为依托的优化营商环境做法入选 " 中国改革 2022 年度典型案例 ",在首次营商环境国评中,位列 19 个国家级新区第 11 位、东北首位。
如今,行走在长春新区," 药谷 "" 光谷 "" 新材料产业基地 " 等十大产业 " 地标 " 正强势崛起;获政策利好,长春新区临空经济发展再迎新机遇;综合型物流功能平台、融通型科技合作平台、开放型产业合作平台 " 三型 " 开放平台活力迸发 ……" 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 " 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答卷三
人 才
政策引人,产业聚人,环境留人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近年来,长春新区高标准建设 " 长春人才创新港 ",高质量打造 " 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平台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每年新增各类人才万人以上,高层次人才净流入呈逐年增长态势。
长光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崔健就是长春新区人才大军中的一员。
2021 年 7 月,崔健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正为毕业后去哪工作苦恼之时,他参加了校园招聘。正是这次招聘,让崔健在长春新区北湖科技开发区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也圆了他建设家乡的梦想。
" 参加工作后,我不仅领取了住房、购房补贴,还可以‘半价’住人才公寓,真是安心又舒心。最主要的是,我们公司发展前景广阔,所涉领域也和我的专业‘对口’,用所学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能为建设家乡添砖加瓦,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到今年 7 月 23 日,崔健来到长春新区工作刚好两年,这几天,他正动力满满地为中级职称答辩做准备。" 长春新区开通了专门的评级通道,我入职满两年,刚好可以参与,一定要把握这个好机会。" 崔健笑着说。
长春新区大学生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长春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春新区实招频出。今年 6 月,诚意十足的《万名高校毕业生进新区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台,释放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强烈信号;《长春新区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若干政策》《长春新区 " 长白慧谷 " 英才计划暂行办法》不断细化提升,增设特殊人才 " 编制池 "" 长春新区奖学金 ";" 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中心 " 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实现 " 一窗受理 "" 一门办结 "…… 一条条高 " 含金量 " 的创新政策,一项项强劲有力的硬核举措,一次次彰显细节的贴心服务,折射出长春新区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高度、速度和温度,敲开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的心门,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 2022 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长春新区作为 " 推动创新创业政策落地、促进就业、加强创新等方面成效明显的地方和单位 " 榜上有名,为全国十家之一,也是全省唯一。
" 要以‘解放思想时不我待、创新驱动刻不容缓’的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全面振兴新突破。"7 月 8 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三周年之际,长春市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的一番话为全区上下鼓足干劲。
跳出固有发展模式,全力做好科技创新、产业汇聚、人才集聚的大文章,长春新区将以更有朝气、更具活力的姿态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 " 春天 " 里。
来源:人民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